臺媒:兩岸和平取代對立 臺軍應調整戰略思維
編輯: 李思媛 | 時間: 2014-08-11 10:19:23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台灣空軍二代戰機戰力圖。《中國時報》
台灣《中國時報》11日刊文説,在臺軍兵力精簡、兩岸以和平取代對立的情況下,臺軍應調整空防需求,只要兩岸持續和平,台灣空軍現役戰機經過性能提升,並加強火力,絕對足夠應付防衛需求。
據報道,台灣軍方高層官員透露,台灣空軍想買F-16C/D戰機已經有好幾年,但現在美國就算同意賣,台灣也不買了,因為當初想買,是為銜接戰力過渡期,現已無必要。
據報道,臺軍現有IDF、幻象(也譯為“幻影”)、F-16三型主力戰機 ,在考慮戰機新舊交替,即從二代機換到三代機的戰力過渡問題下,臺方曾向美爭取採購F-16C/D或F-15戰機,唯美方遲未同意;既是過渡之用,經過這麼多年都不給,現也早過了所謂的“過渡期”,因此,即便美方現在同意出售全新的F-16C/D,台灣“也不會要了”。
該報同日刊登的文章稱,只要兩岸持續維持和平,台灣空軍現役戰機經過性能提升,並加強火力,絕對足夠應付防衛需求,甚至把維修成本較高的“幻象”戰機全數封存,僅讓F-16與IDF擔起空防戰備重任,依然可以勝任。
文章説,如今,臺軍兵力精編至20萬人以下,是當年兵力規模的一半,兩岸以和平取代對立,已不再劍拔弩張。在這種情況下,所謂400架戰機的空防需求,該有所調整。
文章稱,依台灣空軍目前戰機現況,F-5E/F自2019年起即陸續汰除,幻象戰機已封存數架,而且維修成本是F-16的好幾倍,加上法國(幻象戰機由法國研製)對性能提升案態度消極。長期以往,與其看法國臉色,不如把幻象全數封存,節省成本。
文章説,衡諸未來20年,兩岸關係當有番新面貌,而經過性能提升的F-16與IDF,合計逾200余架戰機,足以應付防衛。至於第三代戰機的採購數量,自當視軍隊兵力規模及兩岸和平進展而定。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兩岸“春帆共濟”,青年“同心築夢”!湖裏區成立首個臺青就業創業基地服務聯盟2025-02-21
- 外國智庫專家:美國新一輪關稅戰衝擊全球經濟2025-02-21
- 市場監管總局在助力兩岸融合發展方面有哪些舉措?一文了解→2025-02-21
- 《七子之歌》新一代傳唱人龍紫嵐:我要用歌聲講好澳門故事2025-02-21
- 潘賢掌出席全國臺企聯新春聯誼活動暨福州臺協換屆系列活動2025-02-21
- 臺商紮根福州、投資福州的決心信心始終未變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