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兩岸船政文化專家聚首馬尾同“看海”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4-08-11 10:50:40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今天大陸提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構想是正確的,也契合台灣發展方向,希望兩岸能達成某種默契。”台灣海洋專家、台灣聯合大學副教授劉煥雲9日向記者如是表示。
第六屆中國(福州)船政文化研討會當天在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中國船政文化發祥地的福州馬尾舉行。作為在海峽青年節的首次亮相,研討會吸引了兩岸140多名船政文化專家、知名海洋專家和軍事專家聚首深談。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中強調,“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國家領導人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出訪東盟等國時,也提出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
這在時值沈葆楨率福建水師赴臺驅日140週年、甲午海戰爆發120週年之際,尤其顯得具有時代意義,在台灣學界引起反響。
“兩岸都正在改變‘看海’的心態,”台灣美和科技大學教授吳煬和説,借由大陸正在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大陸臺商已因海上絲路、陸上絲路的商機甚至是高鐵跨域聯通而受益,“反觀台灣本島執著的‘小確幸’,可能會給留在本島的青年帶來傷害。”
數據顯示,2008年12月15日兩岸間海上直航開通至2013年間,福建沿海到台灣本島海上客運直航共運送旅客34.94萬人次;兩岸小三通運送旅客723.05萬人次。同時,海峽兩岸已三次攜手進行大規模海陸空聯合搜救演練。
劉煥雲主動談及以上數據和8月7日在福建馬尾與台灣馬祖附近水域成功舉行的兩岸海上聯手搜救,他説,“兩岸海上搜救合作和互動正在開啟一個柔性交流平臺。”。
台灣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沈天羽博士也表達同樣觀點,福州船政開啟台灣近代史,這是不可磨滅的歷史源流,兩岸應從船政文化互信、軍事歷史互信開始,探索軍事互信機制,“在南海、東海領域,台灣的訴求和大陸是一致的,兩岸應該聯手而不是對手。”
如何拓建海運走廊,也同樣是大陸學者關心的議題。福建社科院海上絲綢之路研究所副研究員陸蕓表示,福州地處台灣海峽的西岸、太平洋西岸的中點,是中國與東洋、南洋各地交往的著名港口,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門戶,應大力加強港口物流發展,申請設立福建自貿區,積極構建海運走廊,再現“使西南洋諸口鹹來互市”的繁榮。(中新社福州8月9日電 (林春茵)
新聞推薦
- 入境遊訂單同比增173% 今年“五一”跨境遊雙向升溫2025-04-25
- 兩岸學者在京共話兩岸關係:統一大勢不可阻擋!2025-04-25
- 中國企業逆勢突圍底氣從何而來?外貿一線見聞中找到答案2025-04-25
- 離岸貿易印花稅政策順利擴圍 上海一年累計減免印花稅1.82億元2025-04-25
- 美臺勾連欲“練兵拒統”?國防部正告:“台獨”必將眾叛親離、土崩瓦解!2025-04-25
- 臺青赴大陸創業熱度“不降反升”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