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學者認為蒙古應放下疑慮與中國真誠友好合作

海峽飛虹消息(記者格日勒圖):蒙古國新聞網站17日消息:蒙古國學者格•巴特蘇赫就習近平主席訪蒙發表長篇文章。

 

2013年春天,蒙古總統額勒貝格道爾吉曾建議中蒙俄三國首腦會晤並形成機制。這是討論雙邊或三邊問題,尤其是三邊合作的重要基石。通過高層次的會晤,可以明確近遠期目標、各方參與度、東北亞安全、經濟一體化中各方協同合作的機會等諸多問題。相信中俄會考慮在今年夏秋或未來的某個時間舉行會晤。希望中蒙俄三國領導人除了禮節性往來之外,每年都能舉行非正式會晤。領導人之間建立良好的互信關係,也會促進彼此國家在各領域的發展。

 

蒙古總統額勒貝格道爾吉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已建立了會晤的關係。這種關係直接影響著蒙日關係的發展和成果。這是官方和個人層面的信任程度在各個方面加強的結果。希望這種彼此信任、富有創新和活力的對話機制能在習近平主席與蒙古國總統之間展開。有可能的話,希望他們能夠以私人形式舉行休閒、友好的會晤。只有這樣,蒙中關係中缺乏的互信才能得到加強。

 

2011年之前,蒙中兩國還是“睦鄰友好夥伴關係”,從2012年開始,蒙中關係已經升級到“戰略合作夥伴關係”。追溯蒙中關係的歷史,在上一個甲子,彼此曾如“兄弟”般信任,但期間因“歷史原因”導致了互不信任。冷戰結束後,蒙中關係恢復發展,如今已進入了下一個甲子。蒙中關係已經走上了長期發展的道路。為此,蒙中雙方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制定了中長期發展規劃與綱要。在這種情況下,具體落實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內容就變得十分重要。因此,蒙古專家與學者一直在討論“蒙中之間的相互信任是否在深入”。

 

對於蒙中來説,彼此政府部門之間都需要高度互信。蒙中兩國在政治、領土和邊境問題上不存在爭議。這是特別的優勢,也是信任的基礎。因此,政治互信可認為已達到了很高的水準。至於軍事和國防領域的互信,隨著“政府間軍事技術合作協議”的簽署,相信也會進一步加強。

 

蒙中兩國總理簽署的中長期發展綱要中特別強調“互信不斷加深”。但是,蒙中專家更關注“這是否僅僅落在紙面上”。真正的互信會給雙邊關係帶來進步與發展。而半信半疑會浪費時間,忽視成效。

 

不可否認,由於缺乏足夠信任,蒙中經濟關係尚未完全打開“花蕊”。蒙古長期以來就對鄰國心存戒備,採取各種自我保護措施。但是,世上沒有一成不變的事情,蒙古需要新思維。世界在扁平化、全球化,蒙古的經濟也在參與全球化,蒙古的發展和進步需要用創造性思維看待國家之間尤其是與鄰國的關係。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其技術領域涉及深海、太空,不久還會把載人飛船送到月球。中國新一屆領導人以務實的精神對待中國的和平發展和新一輪國際關係,十分注重為實現“中國夢”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

 

蒙古正在失去煤炭能源深加工産品轉運出口的機會。蒙古缺乏能源生産的資金和技術。有很多國家和企業都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建議,只有中國提出的建議與意見是實實在在的。蒙古錫伯敖包發電廠建設談判長達8年,經歷了幾屆政府,最終還是無果而終。如果這個發電廠能夠落成,今天的奧尤陶勒蓋就不會靠進口電力維持運營,這就是缺乏信任的結果。21世紀的中國已成為世界經濟大國,享有國際聲譽,而且,睦鄰友好關係對中國尤為重要。比起蒙古國內的需求,中國需求更龐大。這一點,對蒙古十分有利。蒙古不但可以利用中國的技術與資金滿足自身需求,多餘的能源和産品還可以有償出口給中國。

 

中蒙金融系統的合作也十分重要。通過引進中國的資金和世界先進技術,對經濟合作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對是否引進“中國銀行”還要從政治層面進行討論的話,那就是不信任的表現。

 

在商貿、經濟與人文合作領域,互信會起到關鍵作用。時代要求我們就如何加強互信做出實際舉動。

 

蒙古有一句傳統的諺語“説出的話,吐出的吐沫”,希望中國也能夠理解。蒙古要遵循古羅馬的諺語“説好定好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只有相互信任兩國關係才會不斷加強。否則,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就無法真正實現。

 

我們要相信中國不是蒙古的威脅,而是高效的合作夥伴、和平的友鄰。中國也相信我們是其穩定、可靠、有資源優勢的夥伴。這一點非常重要。蒙中是可以分享貴重資源、貨物、服務、經驗與技術的永久鄰邦。

 

當年,時任中國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訪問蒙古,為蒙古的“國家體育館”奠基。如今,該建築已成為見證蒙中友誼的標誌性建築。習近平是一個兌現自己承諾的人。蒙古完全可以信任他。習近平主席將於本月訪蒙,並同蒙古國總統親切會談。本次首腦會談將涉及更加廣闊的領域,內容也會更加深入。相信,蒙中雙方的信任度會加深,雙邊關係尤其是經貿合作關係會進一步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