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重溫鄧小平論述:廓清政制發展路徑

 

資料圖

 

鄧小平誕辰110週年即將來臨之際,緬懷鄧公的香港社會各界近日不斷重溫鄧小平關於“一國兩制”的重要論述,希望有助香港的政制發展。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智庫、香港《文匯報》21日在港主辦香港大講堂,邀得研究港澳問題的專家學者、“一國兩制”方針政策的受益者聚集一堂,回憶鄧小平當年在制定基本法時如何強調愛國者治港、如何處理中央和特區之間的關係。

 

準確全面理解“一國兩制”方針凝聚政改共識

 

在內地和香港不斷增進的經貿關係中受益的香港中國商會主席陳經緯表示,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社會各界在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決定的基礎上,理性務實討論、求同存異凝聚共識,落實2017年普選,是對鄧小平最好的慰藉和懷念。

 

被鄧小平的遠見卓識折服的香港《文匯報》社長王樹成説,香港回歸17年來的發展實踐和社會局勢,充分證明了鄧小平遠見卓識。鄧小平當年所做的許多精闢論述,仍然是當下正確認識和處理香港問題的指導方針。

 

王樹成表示,目前香港政改正處於關鍵時期,民主化進程走到十字路口。鄧小平對香港的民主模式和民主化進程早有具體的、明確的論述。“一國兩制”在當今世界本無先例,民主模式也無先例可循。香港有人鼓噪的“公民提名”、“政黨提名”甚至子虛烏有的所謂國際標準,更是無稽之談,只能暴露其“禍華亂港”的險惡用心。

 

之前,香港社會各界討論有關政改方案時,出現了五花八門甚至南轅北轍的不同意見,還有人提出了徹底偏離香港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決定的極端主張。

 

在香港大講堂發表演講的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臺港澳研究中心主任齊鵬飛認為,造成上述局面的一個關鍵性因素是,香港有一部分人對“一國兩制”方針政策、對基本法長期存在著模糊、片面甚至錯誤的理解和認識。現在有必要回到歷史發展的元點,回到鄧小平的有關思想論述中,追本溯源,廓清和指示未來香港政制發展的路徑。

 

中央對港政制發展擁有主導權決定權

 

重溫《鄧小平文選》的齊鵬飛介紹説,鄧小平對基本法的起草工作抓得非常緊。大的方面,如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小的方面,如條文的具體內容和措辭,無不一一過問。中央“必要的”干預和香港特區政治制度不能“完全西化”是鄧小平關於香港政制發展的兩個思想焦點。

 

齊鵬飛説,對香港的政制發展,中央政府享有主導權和最後決定權,是“一國兩制”方針政策應有的題中之義,是中國憲法和香港基本法賦予的不可推卸、不可剝奪的憲制責任。

 

齊鵬飛説,中央政府所提出的一些基本原則,具有不可違的權威性,必須得到充分尊重、充分的依循、充分的貫徹落實。必須在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決定的軌道上向前推進,行政長官不能與中央對抗,對這些基本原則,歷屆香港特區政府和香港社會的主流民意都了解和理解、認同和接受、擁護和支持。

 

但這些基本原則,並沒有得到香港社會各方面力量高度一致的全面深刻的體認。受殖民統治時代傳統思維的影響、受西方政治傾向和意識形態的影響,一部分民粹主義化的反對派、激進者,一再漠視、抵觸甚至挑戰中央政府的權威。

 

齊鵬飛説,反對派一方面肆意將中央政府依法推進香港政制發展,別有用心地妖魔化為“假普選”;另一方面,意欲突破香港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決定,逾越“愛國者治港”等底線,把以所謂國際標準為指引的“公民提名”標榜為“真普選”,將自己置於中央政府、特區政府和香港社會主流民意的對立面。為此,不惜以犧牲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為代價,以犧牲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為代價,以犧牲香港法治和社會秩序為代價,試圖以“佔領中環”脅迫中央和特區政府就範。(中新社香港8月21日電(記者 趙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