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報:台灣基本工資應該適度調高
編輯: 李思媛 | 時間: 2014-08-28 10:38:14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台灣《經濟日報》28日刊發社論,指出今年到底要不要調整基本工資,本週是關鍵。文章認為,雖然台灣經濟有成長、企業有獲利,但是員工加薪的幅度不明顯,基於此,贊同今年應該召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研議基本工資的調升幅度。
文章摘編如下:
由於資方反對調漲基本工資態度強硬,週一缺席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使得會議改成溝通性質,本週五將再開會。資方所持的理由是根據去年作成的決議,召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必須以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累計達到3%為前提,而今年前7個月平均CPI僅1.3%,此時不宜再調漲基本工資。
各個工商團體所堅持的理由,表面上站得住腳,但是我們要重申的是官方所發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與民眾實際消費支出的負擔並未一致。社會大眾上菜市場、超級市場經常買的食物、日常必需品,物價上漲的幅度遠高於官方所公佈的CPI上漲幅度。再者,房價居高不下,在房屋貸款負擔下,更無法承擔實際的物價上漲。
其實,如果經濟有成長、企業有獲利,而實際物價上漲明顯,即可討論基本工資的調升。
台灣“發展委員會”發佈的7月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較上月再添1分,景氣燈號續亮綠燈,今年以來已經拉出連續6個綠燈,經濟穩步成長。而金融方面、生産方面、貿易方面指針穩定,顯示當前台灣經濟保持溫和成長,因此“金管會”才會一再強調上市公司獲利創新高。
過去十餘年來,台灣經濟並非沒有成長,勞動生産力也非沒有增加,但是經濟成長果實分配給勞工的比率卻日漸減少。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的調查,近十餘年來受雇人員報酬佔GDP的比率由約52%,降到2012年的46%。相對資本提供者(資本家)所獲得的比率卻是增加的,亦即企業賺錢,卻不一定幫員工加薪。而且,根據“主計總處”最新調查,島內所得最低的20%家庭(約163.8萬戶)已連續7年入不敷出,去年平均每戶“負儲蓄”2萬餘元(新台幣),為史上第四高。
總的來説,雖然經濟有成長、企業有獲利,但是員工加薪的幅度不明顯,而且所得最低階層的家庭仍然入不敷出,基於此,我們贊同今年應該召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研議基本工資的調升幅度。
其實,深深困擾台灣民眾的是就業市場長期存在“工時長、實質平均薪資低”的現象,這嚴重考驗當局的施政能力。民眾的實質平均薪資已經倒退至16年前,上班族對於工作的付出與收入不成正比,備感辛苦及不平。
造成此現象的根本原因是,台灣産業普遍存在“台灣接單、海外生産”的營運模式,亦即在台灣所接的外銷訂單,雖然維持成長,但在海外生産的比率卻超過一半,使得企業對台灣的優質就業機會與薪資水準的貢獻越來越少。
抱怨實質平均薪資偏低,不只是台灣人民。美國的企業利潤佳,股市也高漲,但大多數的美國人,並未分享到經濟復蘇的好處,卻面臨新的就業機會不穩定、薪酬偏低的窘境,亦即儘管工作機會回來了,收入卻沒有增長。
根據一項調查,突顯了經濟衰退時期失去的工作機會,與其後恢復的工作機會的不對等:失去的工作每年薪資平均近6.2萬美元,而過去6年恢復的工作機會薪資僅4.7萬美元。
一國或地區的經濟發展主要植基於企業家精神,而企業家精神體現于創業與創新能力。當局正致力經濟基本面改善,對內進行産業結構優化,對外拓展經貿網絡,積極加入區域經濟整合,以加強薪資成長力道。
除了調升基本工資,我們希望當局能夠以最大的執行力,落實上述計劃,讓台灣人儘快看到實質薪資的提升。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微視頻|合作共贏 惠及世界2024-11-05
- 數讀中國|跨境電商主體活躍 貿易新動能加速釋放2024-11-05
- 從“接訂單”到“造需求” 潮玩之都“玩”出新花樣2024-11-05
- 兩岸(川渝)青年就業創業發展交流會在成都舉辦2024-11-05
- 兩岸媒體人點讚“兩路”精神2024-11-05
- 漳州臺商投資區首家國企超市正式開業202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