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超:林飛帆批評民進黨所為何來
編輯: 李思媛 | 時間: 2014-08-07 16:17:10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上月,臺“學運”領袖林飛帆接受台灣《財訊》雜誌專訪,對民進黨所謂鼓勵青年參政、世代輪替等説法提出質疑。華廣網6日刊載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常超的文章指出,林飛帆的闡述既表達了對民進黨僵化體制的失望,又透露出對自己所屬“公民團體”的期待。“學運”背後雖有民進黨推動,但“學運領袖”與民進黨亦有隔閡。這樣的組合不是“同志”,只能算作“朋黨”,其貌合神離、分道揚鑣的結果是不難想見的。
全文內容如下:
7月31日,“太陽花學運”領袖林飛帆接受台灣《財訊》雜誌專訪,就民進黨的價值、遊錫堃參選新北市長以及“公民團體”的未來等問題進行闡述,對民進黨所謂鼓勵青年參政、世代輪替等説法提出質疑。島內各界對此十分關注,綠營人士則就林的言論進行了呼應。
林飛帆受訪時主要闡述了三層意思,既表達了對民進黨僵化體制的失望,又透露出對自己所屬“公民團體”的期待:
其一,遊錫堃參選新北市長是民進黨體制僵化的表現。林措辭嚴厲地指出,民進黨在新北市長提名人選上欠斟酌,仍然讓民進黨舊世代的代表遊錫堃擔此重任,毫無提攜新進的意思。“世代正義”真正含義應該是給青年人機會,讓有能力的人站出來,不是各派系為鞏固人馬而鑽營。民進黨一方面大談鼓勵青年參政並制訂“民主小草”計劃,一方面又讓勝選機率極低的人繼續參選,極大地削弱了民眾對民進黨的期待。
其二,民進黨尚沒有讓“公民團體”與之合作的意願。林表示,民進黨應當與“公民團體”進行合作、接受監督,而不是“公民”將權力交付給政黨,政黨就可以不受批評。民進黨既然宣稱“進步”,就應站在進步的立場支持“公民團體”法案,為民眾著想。但遺憾的是民進黨尚未打算與“公民團體”合作,其政策及未來規劃均未包含“公民團體”願意支持的元素,其所選擇的産業政策及兩岸事務立場都與“公民團體”的意願相悖。此外,民進黨某些執政縣市“躺著也會選上”,只要避免犯大錯即可,故民進黨不會考慮與“公民團體”合作。
其三,“公民社團”將成為台灣社會新興政治力量。林表示,選舉是進入體制的重要方式,如果現在綠營與“公民團體”組合便可能在2014、2016年提出相應候選人。而“公民團體”最終也會“從政團邁向政黨”,成為台灣社會的新興政治力量,將來與國、民兩黨構成競爭關係。最近有年輕人投入裡長選舉正反映了這一趨勢。林稱自己目前是學生,未來也會考慮參加選舉。
民進黨發言人黃帝穎就林飛帆對民進黨的批評回應稱,尊重林個人的政治選擇與意見,民進黨會與“公民團體”開展互動與對話。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稱,學生在“學運”中的表現值得肯定,希望他們一本初心、關心台灣。民進黨會虛心接受來自任何人的批評,期待“大家分進合擊”,共同對付國民黨。
從林飛帆的言論和民進黨的回應中可以看出以下幾點:
一是“公民團體”在當下的台灣社會成為不可小覷的政治力量。今年三月下旬爆發的“太陽花學運”,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公民團體”在台灣社會的影響力。“學運領袖”陳為廷、林飛帆等人借此提升了知名度,還應勢組建了所謂“島國前進”團體。儘管陳、林等人一再標榜其所處的“公民團體”與政黨無涉,但學運背後有民進黨的操弄卻不容質疑。按照常理,市民社會、“公民社團”的興起應成為現代社會成熟的重要標誌,然而在台灣,學運之類的社會運動卻往往成為綠營謀求政治利益的工具,“公民團體”也逐漸演變為台灣社會上一種畸形的政治力量。雖然這種政治力量有一定影響力,但它對良善社會秩序的戕害卻是顯而易見的,學生佔領“行政院”的非理性行為即昭示了這一點。
二是“太陽花學運”背後雖有民進黨推動,但陳為廷、林飛帆等“學運領袖”與民進黨亦有隔閡。就學運分子與民進黨的關係而言,民進黨在學運中有杯葛服貿協議、抹黑國民黨的政治算計,陳、林等人亦有與民進黨戮力組織社會運動、積累政治資本的“小算盤”。當二者利益可以並行時,彼此呼應、相互造勢;而當二者利益出現悖逆時,則不惜攻擊對方、從中獲利。這樣的組合不是“同志”,只能算作“朋黨”,其貌合神離、分道揚鑣的結果是不難想見的。
三是民進黨“派系共治”的僵化體制逐漸為社會團體關注、批評。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7月下旬舉行的民進黨第十六屆第一次“全代會”上致詞稱,為鼓勵廣大青年參政議政,民進黨推出“民主小草計劃”支持年輕人參與裡長選舉;還會加強公共討論,全面培養台灣下一代政治、社會接班團隊。如僅僅關注蔡英文對“世代輪替”、“青年議政”等議題的華麗論述,台灣民眾、社會團體不免對民進黨所描述的政治藍圖充滿憧憬,但詳究其實,可以發現該黨依然延續了“派系共治”的政治格局,只不過各派大佬再次進行了利益交換而已,這在民進黨中常委、中執委選舉結果上可一覽無余。並且,縣市長選舉方面,民進黨也無所謂“世代輪替”,遊錫堃等老舊實力派仍把持著選舉機會,個人政治利益得失還是行事之首選。林飛帆對民進黨僵化體制的批評反映出社會團體對民進黨虛偽言行的覺察,在此意義上,民進黨派系政治、權力至上的弊病會更加昭然,所受的詬病會更加廣泛。(本文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微視頻|合作共贏 惠及世界2024-11-05
- 數讀中國|跨境電商主體活躍 貿易新動能加速釋放2024-11-05
- 從“接訂單”到“造需求” 潮玩之都“玩”出新花樣2024-11-05
- 兩岸(川渝)青年就業創業發展交流會在成都舉辦2024-11-05
- 兩岸媒體人點讚“兩路”精神2024-11-05
- 漳州臺商投資區首家國企超市正式開業202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