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高雄災區路茫茫 善款發得亂糟糟
| 編輯: 李思媛 | 時間: 2014-09-01 10:40:14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台灣《中國時報》今(1)日以《災區路茫茫 善款發得亂糟糟》為題,發表文章指出,高雄石化氣爆經過1個月搶救重建,善款運用及工程建設亂象亟待解決,氣爆肇事真象至今未宣佈“破案”。除了榮化董事長李謀偉等9人交保,但對市政府官員究責迄今一籌莫展,災民到底要向誰索賠?賠償金如何發放?大家無所適從,因選舉將近,政治魔手儼然伸入市府主張“代位求償”與議會主張“國賠”的政治鬥爭中。
報道指出,高雄氣爆造成31死、300多人受傷,目前還有14人在加護病房、33人在一般病房療傷。但是高雄市政府收到39億(新台幣,下同)民間捐助善款,加上道路工程重建經費19億元,目前執行進度還是不盡人意,不僅災民反映善款分配不均,災區道路也仍然是滿目瘡痍。
最令災民詬病的是,災難發生1個月,整個事件的真象偵辦進度緩慢,從一開始榮化推諉,到市政府對地下管線毫不知情的“怠慢”配合,導致檢方摸不著頭緒,難以厘清這場災難到底誰該承擔多少責任?
高雄市政府推出“代位求償”機制,要災民把索賠權責讓位給市府代為向榮化求償,災民可以先領取賠償金,不必等到訴訟曠日廢時,這個舉動雖然立意良好,但是災民卻懷疑市府是否也為“元兇”之一,竟然能擔任代位求償的角色,恐有混淆視聽的嫌疑。
另一方面,主張“國賠”災民認為,市政府在這場災難必須負擔一定程度的責任,但是市府拿善款9億3千萬元準備來代墊向榮化求償賠的償金,市府完全沒賠到錢,是不是等於市府都沒責任了?要求一定要走“國賠”程式,不可讓“事主”撇清關係逃避責任。
災民林陳錦玲認為,市府從氣爆發生迄今的角色宛如配角,不論是家園重建、撫慰創傷心靈等工作,看見的都是志工團體、愛心企業投入。市府唯一做的慰問金髮放,卻是弄得亂糟糟,拿善款來發紅包,卻發得怨聲載道,同一條巷子的房屋受損慰問金,竟有3、4種不同金額。
林榮裏自救會長鍾水成説,災區傷痕纍纍,重建又在日夜趕工,噪音、震動再度干擾居民生活。房子被爆炸震裂了,市府還説不要緊,發點慰問金,口頭説説就算了,這場氣爆是人禍而不是天災,對於市府官員的民、刑事責任一定要追究到底。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在廣東考察時強調 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 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動高品質發展2025-11-09
-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五屆運動會開幕式9日晚在廣東廣州舉行 習近平將出席開幕式並宣佈運動會開幕2025-11-09
- 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開幕 李書磊出席開幕式併發表主旨講話2025-11-09
- 國臺辦:統一是歷史大勢是正道 “台獨”是歷史逆流是絕路2025-11-09
- 探尋神秘巴文化:台灣自媒體人走進達州羅家壩遺址博物館2025-11-09
- 寶島重光——紀念台灣光復80週年系列報道2025-1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