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電子報總編劉善群:全媒體時代資源最重要
| 編輯: 李思媛 | 時間: 2014-09-12 11:11:14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中時電子報總經理總編輯劉善群就中時互聯網發展的經驗與大陸同行做分享。(中國台灣網 王怡然 攝)

9月11日,正在台北出席2014年(第六屆)兩岸互聯網發展論壇的大陸運營商代表、行業協會代表、網絡企業和網絡媒體代表參觀走訪旺旺中時電子報,與台灣互聯網同行座談交流。(中國台灣網 王怡然 攝)
9月11日,正在台北出席2014年(第六屆)兩岸互聯網發展論壇的大陸運營商、行業協會及網絡企業和網絡媒體代表參觀走訪了旺旺中時電子報,與台灣互聯網同行座談交流。中時電子報總經理總編輯劉善群就中時互聯網發展的經驗做了分享。
全媒體時代資源最重要
“旺旺中時媒體集團目前有3家報紙、3家雜誌、2家電視臺,這對做互聯網的人來説,是最好的資源,因為邁向全媒體時代,資源越多,越好做事。我們也做在線廣播,這些全部整合在一個平臺上,中時電子報是全媒體發展。”劉善群説。
劉善群認為,做互聯網,最重要的是要清楚自己的市場定義,“中時電子報的互聯網市場定義是全世界看得懂中文的人,不只是華人,互聯網沒有國界、沒有疆域,只要能上網,隨時隨地能看到我們的內容。”
“中時電子報的即時新聞跟大陸不一樣,大陸是一報一網,報網分開,中時電子報不是,”劉善群介紹説,“我們的記者現在是24小時發稿,記者的稿件優先給中時電子報發,中時電子報一天大約有700條即時新聞,這是我們最具有競爭力的地方,去年之前,來看中時電子報即時新聞看到的都是昨天的新聞。現在看即時新聞的人佔了40%,使用者——我現在都不講讀者,是越來越懂得‘吃好東西’,因為他看這個地方是最快的。”
目前,中時媒體集團電視臺的兩個頻道都能夠在中時電子報上隨時隨地直播。
把記者當成品牌來操作
中時電子報還把記者跟報社的關係作了一個全新的定義,過去用發稿量來考核記者,互聯網時代,每則新聞都有點擊量,稿件有沒有人看,有沒有人分享,有沒有人按讚,這些都在重新定義記者文章的價值。
“你用滑鼠點擊記者的名字,這個記者寫過的所有新聞都會呈現出來,他分享最多、被按讚最多的新聞也會呈現出來,如果這個網頁是因為記者有名氣,廣告商願意來上廣告的話,收入就會分給這位記者,這是把記者當成品牌來操作。”劉善群説。
多元經營的旺旺中時媒體集團
旺旺中時媒體集團企業多元化經營,旗下《中國時報》1950年創刊,為亞洲第一份彩色報刊,是台灣最具政治影響力的報紙;《工商時報》1978年創刊,是台灣最權威的財經報紙;《旺報》2009年創刊,增進台灣人對大陸的了解;《時報週刊》1978年創刊,綜合性政治娛樂刊物。中國電視公司1969年開播,台灣第一家由黑白進入彩色播映的無線電視臺;中天電視公司1994年開播,報道覆蓋全球。
新聞推薦
- AI微短劇《寶島英雄》劇本研討會舉辦2025-11-10
- 味蕾牽兩岸:台灣桃園舉行閩臺小吃文化交流盛典2025-11-10
- 第十五屆海峽兩岸華文出版與文化創意學術論壇在福建漳州舉辦2025-11-10
- 習近平在廣東考察時強調 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 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動高品質發展2025-11-09
-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五屆運動會開幕式9日晚在廣東廣州舉行 習近平將出席開幕式並宣佈運動會開幕2025-11-09
- 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開幕 李書磊出席開幕式併發表主旨講話2025-1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