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泰斗湯一介遺體告別 夫人寫挽辭:誓將永隨
編輯: 陳豪 | 時間: 2014-09-15 16:18:48 | 來源: 中新網 |
中新網北京9月15日電 (上官雲) 15日上午,國學泰斗湯一介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舉行。夫人樂黛雲出現在儀式上,接受弔唁群眾勸慰。她在為亡夫敬獻的花圈上寫道:“未名湖畔鳥飛何疾,我雖遲慢,誓將永隨。”
樂黛雲寫挽辭悼念亡夫
15日上午8時左右,記者趕到八寶山時,現場已經有了不少等待送別的人士,工作人員正忙著佈置告別廳。廳外懸挂的橫幅寫著“沉痛悼念湯一介先生”,不太大的廳內,擺滿了各界親友送來的花圈、輓聯。8時30分左右,現場的人逐漸多起來,不少教育界的名人都在其中。
約9時許,記者隨送別人群一起步入告別廳。大廳對面懸挂著湯一介的遺像,不遠處擺放的花圈上寫著樂黛雲的挽辭:“未名湖畔鳥飛何疾,我雖遲慢,誓將永隨。你的小黛挽。” 這也正是兩位老人一生真摯情感的最好寫照。子女們所送的花圈則緊挨著擺放。
湯一介則安臥在告別廳中央的鮮花叢中。伴隨現場播放的音樂,悼念者五人一排,三鞠躬後繞行一週。面有悲色的樂黛雲與兒孫們站立在一側,接受人們的勸慰。
大致10時許,截止記者離開弔唁大廳,現場仍有數百位群眾排隊等候。
學術貢獻被讚折射現代哲學發展歷程
在當天趕來送別湯一介的人群中還有不少白髮蒼蒼的老人,既有湯先生生前的至交好友,也有素不相識的國學愛好者。一位78歲的崔姓老人表示,自己素來愛好儒學,並且十分欽佩湯先生的為人,特地前來送行。在談到湯一介的貢獻時,他表示,湯大師的思想軌跡與學術貢獻折射出我國現代哲學的發展歷程,為弘揚中國優秀文化傳統提供了豐富的思想資源。
為了紀念湯一介,該老人還自費複印刊載有“湯一介辭世”新聞的小冊子,並撰寫緬懷文章與“湯一介作品統計表”。老人説,這種小冊子一共印製87份,代表與湯一介先生辭世時的歲數相吻合,發給弔唁群眾以資紀念。
尤為令人感動的是一位從西藏遠道前來送別的中年人,名叫索朗佔堆。他告訴記者,自己的父親是北大哲學系60級的學生,與湯先生一直有聯繫。他本人則是北大中文系96級的學生,讀書時曾選修過湯一介有關中國儒家文化方面的課程。
“父親已有73歲高齡,特地派我前來弔唁。並敬獻挽詞:恩師雨露,惠澤韆鞦。”索朗佔堆最後表示。
(完)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兩岸“春帆共濟”,青年“同心築夢”!湖裏區成立首個臺青就業創業基地服務聯盟2025-02-21
- 外國智庫專家:美國新一輪關稅戰衝擊全球經濟2025-02-21
- 市場監管總局在助力兩岸融合發展方面有哪些舉措?一文了解→2025-02-21
- 《七子之歌》新一代傳唱人龍紫嵐:我要用歌聲講好澳門故事2025-02-21
- 潘賢掌出席全國臺企聯新春聯誼活動暨福州臺協換屆系列活動2025-02-21
- 臺商紮根福州、投資福州的決心信心始終未變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