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和氣候委員會:經濟增長與應對氣候變化可實現“雙贏”

在減少氣候變化和空氣污染的同時,能否實現經濟增長?全球經濟和氣候委員會18日在北京發佈的一份報告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這份《應對氣候變化、孕育經濟增長:新氣候經濟報告》認為,全球經濟産結構調整和科技的變革性創新,給經濟效率大幅提升帶來機遇,也使得不同收入水準國家都有機會在應對氣候變化風險的同時實現持久的經濟增長。

 

報告稱,使用低碳基礎設施對改變當前高碳排放的發展模式十分關鍵。未來15年,全球用於城市建設、農業和能源等領域的基礎設施投資將達到約90萬億美元,即年平均約6萬億美元。在此過程中如採用低碳基礎設施(如減少化石燃料投入,使用可再生能源),每年僅需多投入2700億美元,但增加的這部分成本完全可能被燃料開支等壓縮的運營成本所抵消。

 

報告指出,提高資源效率是實現經濟增長和減排的核心。目前全球每年對清潔能源的補貼為1000億美元左右,而對化石燃料的補貼約6000億美元,政策扭曲了資源的有效配置。報告説,逐步取消化石燃料補貼可推動資源有效利用。

 

“技術不會自動朝低碳方向發展,它需要明確的政府引導。”報告説,為啟動新一輪低碳技術發展,到本世紀20年代中期,全球能源産業研發投資應增長三倍達到每年逾1000億美元。

 

全球經濟和氣候委員會由來自全球19個國家的24位政府、企業、金融界和經濟界人士組成。本次發佈的報告由中國、印度、美國、巴西、韓國、歐洲和非洲的研究機構共同完成。(新華網北京9月18日電 記者 王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