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地重訪:“九一八事變”三大遺跡今何在?

“九一八”事變爆發83年了,當年硝煙瀰漫的戰地還有遺跡嗎?記者日前尋訪到事變爆發時的三大關鍵地點:柳條湖鐵路爆破點、炮擊北大營炮彈坑及東北軍駐地北大營,還原當年日軍點燃14年侵華戰爭第一把戰火的路線圖。

 

——柳條湖事件爆破點在哪?

 

歷史是這樣記載的:1931年9月18日夜10時20分,日本關東軍自行炸毀瀋陽北郊柳條湖附近南滿鐵路的一段路軌,反誣是中國軍隊所為,製造了“柳條湖事件”。隨即以此為藉口,炮轟北大營,進攻瀋陽城,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由此爆發。

 

爆破點在哪?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館長助理崔俊國帶領記者來到了博物館北向500米處的長(春)大(連)鐵路附近。“就在這裡,從大連算起404.444公里處。”他指著不時疾馳而來的列車説。

 

崔俊國説,這一地點是經過學者多年考證,加上歷史照片輔助,再根據當年的親歷者胡廣文老人經回憶所繪製的地圖最終確認的。

 

對此,日本殖民機構滿鐵的檔案資料中也記載,爆破地點在長大鐵路(原南滿鐵路)從大連起404.444公里西側單軌接頭處。

 

當年的爆破點如今已經無跡可考,甚至連一塊文字説明的牌匾都沒有。在昔日的長大鐵路一旁,修建了最高時速可達350公里的高鐵,列車呼嘯而過。

 

——炮擊北大營的第一發炮彈打在哪?

 

日軍炮擊北大營,第一發炮彈的落點,時隔80多年還能找到嗎?

 

在中國近現代史料學會副會長、遼寧“九一八”戰爭研究會會長王建學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距離爆破點直線距離不過1公里的望花南街。

 

平坦的馬路,兩旁是整齊的樓房,唯有兩棵三層樓高的老榆樹,仍是舊時的見證者。72歲的老住戶溫和説:“10年前,這裡還有個大坑,聽説是日本人修的,原來是個塔,塔沒了,基座還有,修的很結實。”老人指了指腳下的柏油路説:“原來這個坑就在這裡,後來修了路,填平了。”

 

“日軍首發炮彈並沒有擊中北大營。”王建學説,但日軍佔領瀋陽後在炮擊北大營的第一個彈坑處修建了紀念塔,抗戰勝利後,塔被推倒,基座尚存。

 

——北大營今天還在嗎?

 

北大營是張學良東北軍的精銳所在。史料記載事變爆發時,北大營尚有駐軍7000人左右。但由於執行不抵抗政策,僅僅過了幾個小時,就被七八百人的日軍攻破。

 

83年了,北大營今天還在嗎?崔俊國和王建學二人帶記者從彈坑處驅車東行,沿途路過北大營東街、北大營西街。“真正北大營並不在這裡。”崔俊國説,每逢“九一八”紀念日,有些學者甚至日本人尋找北大營遺跡,都找錯了,他們以為北大營東街、北大營西街就是當年的北大營。

 

真正的北大營居然在柳林街邊上。王建學領著記者來到一棟灰色的老房子跟前。“你看,白洋灰砌縫,青磚鐵皮瓦,這就是北大營的老營房。”

 

現存北大營老營房僅有兩棟半,約100米長,7.5米寬。2012年,瀋陽市文物局將這幾棟殘存的營房列為“不可移動文物”。

 

在營房附近生活了50年的陳興華説,北大營原有營房29棟,“是很大的一片,目前僅存的是馬房和騎兵住的房子”。

 

陳興華還提筆在記者的採訪本上手繪了一幅北大營的平面示意圖,僅從圖上看,北大營在解放後仍基本保留了原樣,面積龐大,氣勢恢弘。“但老營房一點一點就拆沒了,再不保護就晚了。”

 

王建學認為,北大營見證了兩個“第一槍”:日本14年侵華戰爭的第一槍,中國人民奮起抵抗的第一槍。“作為具備重要歷史意義的北大營,應該得到更好的保護,讓人們記住這段歷史。”(新華網瀋陽9月17日電 記者 徐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