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花學運”一週年 須用新思維開創兩岸經貿整合
編輯: 關遠芳 | 時間: 2015-03-19 16:48:06 |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
3月18日,“太陽花學運”爆發一週年的時間點,參與“太陽花學運”的學生和公民團體又聚集到臺“立法院”周圍,集會遊行演講。轄區中正一警分局則派出150名警力在現場維持秩序並管制交通,但並不準備架設鐵拒馬。不過,為了防止突發狀況,也申請保安警力待命支持。
輿論呼籲應反思。有臺媒發表評論稱,學運之後,服貿協議擱置、貨貿談判達成遙遙無期。臺當局須用新思維開創經貿整合大道。企業界則對年輕人喊話。聲寶集團總裁陳盛沺指出,年輕人有想法是很好,“但不能只會喊喊,光喊錢是不會來的”。
馬當局曾7次邀學生見面
台北地院偵結去年“反服貿”3起攻佔“政府”機關案件,將林飛帆、陳為廷、魏揚、洪崇晏及黃國昌等人起訴。臺當局“行政院長”毛治國3月17日指出,此案涉及許多青年學子,希望寬容對待,但“行政院”有責任義務維護官署安全,決定“不撤告”。
據臺《聯合報》報道,回顧臺“行政院”被學運群眾闖進的那一晚,時任“行政院秘書長”的李四川説,學運確實喚起學生及年輕人對台灣、公共議題的關心,但“割闌尾”、中正一分局前抗爭乃至抗議江宜樺回臺大教書等行為,卻讓他很擔心台灣未來,年輕人衝撞之餘,最終還是要回歸法律解決。
“反服貿”團體當初並不是沒有表達觀點的正常管道。馬英九辦公室人士透露,當時7次邀學生代表見面無果;學運訴求之一就是籲請“立法院”儘速通過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行政院”也已擬妥草案送審,一年來民進黨屢次杯葛,學運代表卻幾無反應,讓人無法理解。
企業怎麼看學運對台灣發展的影響?臺玻董事長林伯豐説,至今兩岸協議監督條例還卡在“立法”環節,服貿、貨貿仍無進展。台灣已經錯失經濟發展良機。
青年政策成執政“主菜”
台灣《經濟日報》18日報道,台灣政經軸線多處大挪移,最大變化是,社會公平正義取代長年的“唯經濟發展”思維。
台灣師範大學副教授黃信豪認為,以前台灣談兩岸關係,會從“統獨”、族群角度切入,但是現在這股分配風,已成為檢測兩岸經貿政策的重要因子。社會上開始討論,兩岸經貿紅利,除了分配給大企業,是不是也該讓青年、勞工與中小企業分到一杯羹。
“當然,這不是台灣獨有的現象。”台灣“中研院院士”胡勝正分析,在資本主義全球化下,近年各地區都面臨所得分配差距擴大,稍不慎就會演成為社會問題。不過,“反服貿”學運的爆發,確實也隱含青年買不起房、工作低薪的結構性問題。
一年來,青年政策成了執政者的“主菜”。毛治國也多次表示:要為青年找出路;大家都在努力推動青年創新創業、讓青年買得起房、生得起孩子。
留給台灣社會一個“亂”字
3月18日之前,就有團體揚言要重回“立法院”、“行政院”,再攪起一波浪花來。可是,“太陽花學運”究竟給台灣社會留下了什麼?
台灣《經濟日報》18日社論表示,近年來亞太地區幾乎沒有例外地利用經貿整合協議來降低貿易障礙,台灣卻因政治原因遲遲無法開花結果,使得産業與社會各界都陷入一種焦躁不安的憂慮中。過去想借兩岸經貿協議來搭上亞太經貿整合列車,如今似乎愈來愈難。當局須考慮如何用新思維開創兩岸經貿整合格局。
臺大政治研究所侯漢廷則指出,“太陽花學運”耗費了大量社會成本資源,“台獨”聲勢高漲,民進黨大勝。學運“開啟社會亂象”,今日你為自己理念違法,明日他也能為自己利益違法。
台灣《聯合報》18日社論稱,“太陽花學運”更對台灣政治、社會、經濟各方面都造成了衝擊。訴諸非法的佔領手段,不僅使公權力與社會秩序瀕於傾頹的險境,也導致外界無法以理性的態度探討相關問題的是非曲直。留給台灣社會一個“亂”字,學運團體是不是也該反思了?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