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罕見病患成功換肝 不再為吃魚吃肉而賭命
編輯: 李思媛 | 時間: 2015-01-27 14:13:52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據台灣“中央社”報道,台北榮總為罹患“高胱胺尿症”的陳姓罕病患者換肝,讓這輩子只能吃特殊奶粉當救命藥的他,生平第一次能安心吃滷肉飯,不再為了吃魚吃肉而賭命。
台北榮總遺傳代謝科主任牛道明26日表示,陳姓病患出生就以藥物、特殊奶粉控制病情,以免失明、中風、智力障礙、骨病變,但嚴格限制魚肉豆蛋奶等蛋白質食物,令陳姓患者備感痛苦,最後拒吃特殊奶粉,自暴自棄,隨意吃喝。
陳姓患者是台灣第一例新生兒篩檢出高胱胺酸代謝異常,也是醫學文獻上首例華人病例。他在22歲換肝之前,先後發生眼球水晶體脫位合併白內障、韌帶脫臼、小腦血栓,差點沒命。如今,28歲的他完全不需食物控制,至今仍定期回院追蹤。
牛道明還記得,陳姓患者換肝手術後,被問到想吃什麼,回答“想吃滷肉飯”。由於陳姓患者新的肝臟開始正常代謝,體內不再累積有毒胺基酸,終於一償宿願。
高胱胺尿症是肝臟缺乏胱硫醚合成酵素的隱性遺傳罕病,每年約有五十萬分之一的發生率,台北榮總為陳姓患者成功換肝後,也為先天代謝異常的罕病兒,再次確立換肝治病的新道路。
台北榮總兒童肝臟移植小組自2005年12月14日做第一例的代謝性疾病肝臟移植手術,治療“鳥胺酸氨甲酰基移轉酶缺乏症”罕病兒,迄今已有10余例,絕大多數都復原情況良好,不需飲食控制。
台北榮總兒童外科醫師劉君恕表示,由於肝臟移植的死亡率為5%到10%,術後3到5年內都會有排斥的風險,隨時有緊急危險的罕病兒,例如甲基丙二酸血症者,至少要7到8個月大,最好8到10公斤以上,才適合換肝。
新聞推薦
- 習近平會見格林納達總理米切爾2025-01-13
- “京臺會·新時代兩岸融合講壇”在京舉辦2025-01-13
- 歡樂鬧上樓 喜迎金蛇年——臺胞在平潭過年找到“歸屬感2025-01-13
- 阿聯酋春節慶祝活動陸續開展 總臺春晚宣傳片亮相阿最大室內演出場館2025-01-13
- 紅日燃情,海闊天空——2025年香港砥礪奮發向未來2025-01-13
- 免簽政策讓挪威遊客對中國“興趣大增”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