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學習”歷史,須認清戰爭罪責
編輯: 陳豪 | 時間: 2015-01-04 09:46:13 |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
近期,日本天皇在新年感言中表示,201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0周年,日本應借此時機“學習”戰爭歷史,思考國家未來發展方向。
感言表現出明仁天皇對“戰爭傷痛”的高度重視。他強調在戰場上、原子彈爆炸中和空襲中有很多人喪生,計劃今年4月訪問太平洋戰爭時期曾發生激烈戰鬥的帕勞來祭奠戰歿者。事實上,這並非日本天皇首次談及此問題。他在2013年80大壽的生日感言中提到,對戰爭印象深刻,為戰爭中逝去的生命感到痛心。2005年二戰結束60週年時,天皇夫婦曾到訪美屬塞班,進行海外“慰靈之旅”。
可以看出,包括天皇在內的很多日本人對於戰爭對國家和人民造成的傷害刻骨銘心。然而,哀悼並不足以告慰亡靈,更無法避免國家重蹈覆轍。
日本“學習”歷史,須認清戰爭罪責。日本在二戰中扮演的角色很清楚:該國是戰爭策源地之一,發動侵略戰爭,軍國主義是罪魁禍首。然而,戰後日本政府不但沒有反思侵略政策的根源,反而極力模糊侵略戰爭的性質。最突出的表現是為侵略者解脫戰爭責任。日本在簽訂《舊金山和約》後不久就開始釋放在押戰犯。同時,日將侵略者美化為“戰死者”甚至“民族英雄”,補助退伍官兵和“戰死者”遺族,甚至為他們頒發勳章,暗中操作戰犯合祭靖國神社。借此,日政府扭曲民眾對侵略戰爭的認知,淡化民眾的戰爭責任意識。
正因為戰爭遺毒未能肅清,近年來,日國內保守勢力不斷發展壯大,日政治右傾化趨勢明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則變本加厲,要進一步“洗白”戰爭歷史,以此為基礎力推所謂“國家正常化”。這只會使日本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學習歷史,日本應認識到處理好鄰裡關係的重要性。戰後,日本在與中韓等國家的交往中,極力推諉戰爭責任,在歷史問題上開倒車,嚴重損害了與中韓等國關係正常發展。在二戰結束70週年之際,日又試圖推翻強徵慰安婦的定論,明顯是與潮流背道而馳,在戰爭受害國舊傷口上撒鹽,肯定會引起中韓等國強烈反應。
日本天皇在新年感言中所用的表述是“以滿洲事變為發端的那場戰爭”,所謂滿洲事變就是“九一八事變”,是日本侵略中國的開始。天皇在80壽辰時,説的是“與中國的戰爭”。日方拿中國説事,一方面可遮掩與美國之間的戰爭歷史,避免給美日同盟的加強帶來麻煩,另一方面則有將中日關係惡化的責任推給中國的意圖。中國是亞洲重要國家,是地區的發展機遇而非挑戰。日本如果認真學了歷史,就更應該明白把中國當假想敵是極為錯誤的行為。
以史為鑒,重點不在於反省。承認歷史,才能開創未來。
(作者:華益聲 國際問題專家)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25萬人上凱道發聲!馬英九勸賴清德“好自為之”被6.6萬人點讚2025-04-27
- 稅惠宣傳進企業 精準服務促發展——瀋陽市舉辦“臺港澳企業稅務政策解讀會暨臺港澳企業家座談會”活動2025-04-27
- 漢臺青年東湖高新企業行:解碼AI新圖景,共探發展新機遇2025-04-27
- 平樂榕津第十屆媽祖文化旅遊節在廣西桂林市平樂縣張家鎮榕津村開幕2025-04-27
- 台北、桃園、台東雲南同鄉會騰衝開啟尋親之旅2025-04-27
- 桃花源裏 青春共旅——“相約桃花源·攜手向未來”2025年兩岸青年交流研學營側記2025-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