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通海興義遺址發現青銅時代堆積 或有更早期遺存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5-10-13 15:47:06 | 來源: 新華網 |
記者13日從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雲南通海興義遺址考古發掘工作取得初步成果,考古學家判定興義遺址為新石器時代的貝丘遺址,併發掘出滇中青銅時代遺存,專家推測遺址下部有更早期的文化遺存。
興義遺址位於雲南省玉溪市通海縣楊廣鎮興義村。2015年7月,興義小學在擴建過程中發現人骨及陶罐等文化遺存,經文物部門現場勘查,初步認定興義遺址為包含有海東類型新石器時代遺存的遺址。
據悉,興義遺址為貝丘遺址,包含螺螄殼的地層堆積深達9至10米,是滇中地區考古學文化序列研究的理想樣本,截至目前,遺址已發掘至2至3.2米,文化層可以分為四層。一層為近現代堆積,包含瓷片、塑膠等。二層為較為純凈的螺螄殼堆積,螺螄殼內包含陶片及石塊。三層為紅褐色黏土夾雜螺螄殼的堆積,包含陶片、石塊及少量銅器殘片。四層為灰黑色草木灰夾雜螺螄殼的堆積,包含陶片及少量石塊。
記者了解到,遺址出土遺物以陶片為主,均為夾砂紅陶、夾砂褐陶、夾砂黑陶。器型主要有釜、器蓋(淺缽)、罐、刻槽缽、缽等。釜口沿多有拐折,拐折處外側形成三角凸棱,部分口沿內側有波折紋。
除陶片外,還出土有石器、骨器及少量青銅器。石器以石網墜為主,有少量有肩有段石錛,同時發現石范殘片。骨器發現骨針及骨錐。青銅器均為小件器物,有錐、鏃、魚鉤等。在地層內發現有部分銅礦石。通過篩選、水洗等方法,在堆積內發現相當數量的陶彈丸及小動物骨骼。專家判斷應為滇中青銅時代遺存。
目前興義遺址的發掘工作仍在持續開展。專家推測遺址下部尚有更早期的文化遺存存在,其具體文化面貌值得期待。(記者岳冉冉)
新聞推薦
- 李強在東盟-中國-海合會峰會上的講話(全文)2025-05-28
-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5月28日·新聞發佈會2025-05-28
- 外交部:中方已經實現對海合會國家免簽全覆蓋2025-05-28
- 東部非洲華僑華人促進中國和平統一大會在肯尼亞舉行2025-05-28
- 2025浙江·台灣合作周開幕2025-05-28
- 財政部今年將在香港發行680億元人民幣國債2025-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