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重建區發現百年石渠、磚墻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5-10-22 10:29:19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一幅位於中環威靈頓街及閣麟街交界的石墻,估計是清光緒至宣統年間落成的戰前平房遺跡/大公報實習記者楊州攝
中新網10月21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香港有民間團體在中環重建區範圍內,發現多處古跡,包括近百年曆史的石渠、樓房墻基遺跡和古老招牌等。
“中西區關注組”召集人羅雅寧指,中環重建區範圍內有多處有一定歷史價值的文物,如威靈頓街與閣麟街交界處,有一座過百年曆史的舊房青磚墻。
古跡復修專家王鴻強表示,從舊房青磚墻外表估計,明顯不是水泥造的,而是黃泥混雜糯米水和蔗糖建築而成,算是香港的第一、二代建築物,目測是在1830至1911年期間落成,當時是平民的住宅區,現時已荒廢。
“城西關注組”成員張朝敦表示,分別在嘉咸街和卑利街發現近百年曆史的石渠,當中嘉咸街的石渠于1922年落成,卑利街的石渠于1928年落成啟用,由花崗岩砌成,用作引水。
他稱,卑利街石渠是香港現今僅存的以花崗岩砌成的路邊石渠,貫穿整條卑利街,具有歷史價值,其前身是U形渠,當年為方便行車,故將U形渠改為平石渠,並保留至今。
王鴻強指出,在卑利街石渠的旁邊有戰前的賣炭店舖“英記堅炭”,根據招牌外觀評估,應逾70年曆史。他稱,按古跡辦的評估方法,該石渠及店舖屬古跡,應該受評級及保護。
羅雅寧認為,近百年曆史的招牌及石渠,理應給予古跡評級,也建議石渠需原址保留,至於招牌原址保留還是移到其他地方,則有待商議。
兩個關注組質疑市建局未就重建區範圍做詳細評估,忽略或隱瞞有關情況。他們擔心古跡會在重建期間被破壞,要求市建局修訂設計,並要評估情況而作出保育措施。
新聞推薦
- 兩岸攜手工程創新 推進綠色低碳發展2024-11-25
- 第四屆海峽兩岸(廈門)青年企業家籃球邀請賽落幕2024-11-25
- 馬龍確定訪台,台灣球迷直呼“請假去看龍哥”!2024-11-25
- 朱立倫強調“中華民族是根、中華文化是本” 馬英九12字批賴清德“新兩國論”2024-11-25
- 青春相約·逐夢燕趙——2024首屆冀臺冰雪嘉年華暨冰雪産業推介會在張家口市舉辦2024-11-25
- 臺胞“首來族”的專屬福利——福建土樓(永定)景區免票之旅盛大開啟!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