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合作“深水區” 制度對接須加強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5-10-27 15:40:59 | 來源: 南方日報 |
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如何打造自貿區標杆?田夫接受南方報業專訪談構想
深港合作“深水區” 制度對接須加強
自貿區建設是今年廣東省改革開放的頭號工程,而疊加了“自貿試驗區、深港合作區、保稅港區”三區概念的前海蛇口自貿片區被省市領導寄予厚望,被認為是廣東條件最好的片區,應走在前面,做國家自貿區試點中的標杆。
為此,自4月27日掛牌後,深圳市政府在頂層設計上為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組建高規格領導小組,由深圳市委常委田夫兼任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管委會主任和前海管理局黨委書記。隨後,自貿新城建設開啟“兩手抓”模式,即一手抓體制機制、制度規則創新,出臺《廣東自貿試驗區前海蛇口片區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和《前海蛇口自貿片區2015年工作要點》(以下簡稱“工作要點”);一手抓基礎設施建設,啟動前海蛇口自貿新城建設提質提速大會戰。
前海蛇口片區如何用3到5年打造自貿區標杆?“深港合作這個任務必須完成”能否順利實現?作為唯一一個由地方政府與央企共同建設的自貿片區,管理體制上如何創新?前海跨境貸今後如何發展?新城建設提質提速大會戰後,市民在前海可看到什麼景象?在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掛牌半年之際,田夫首度接受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採訪,詳談主政自貿片區三個月後的感想和今後的構想。
●談招商引資
前海始終保持對內資500萬元註冊資金門檻
南方日報:疊加自貿區概念後的前海有哪些不同?根據“實施方案”,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將用3到5年打造成自貿區的標杆,您覺得標杆的標誌是什麼?
田夫:加入自貿區後,前海集三大國家戰略于一身,即國家粵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一帶一路”重要戰略支點、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重要板塊,成為國內開放度最高、吸引力最強的改革地區之一。其優勢和特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自貿區將進一步增強前海在國家戰略中的平臺和支點作用。前海周邊分佈了兩個世界級的機場群和港口群,即深圳港+香港港、深圳機場+香港機場,以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為樞紐和門戶,將有效整合深港兩地海空港資源,連通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港口、機場和重要節點城市,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服務國家“一帶一路”戰略。
二是有利於提升深港合作層級。香港是全球最大、最成功的自由貿易港區,前海作為深港合作平臺,在CEPA框架下,進一步擴大對香港服務業,尤其是金融領域的開放,在營商環境上全面與國際接軌,構建與國際通行規則接軌的制度體系,實現貿易自由化和投融資自由化。
三是有利於加快體制機制創新。前海正加快探索投資、貿易、金融等領域的監管體制機制創新,營造符合國際慣例的産業發展環境,做到有效監管、風險可控,為我國建立開放型經濟體系探索新路徑、新經驗。
對於“自貿新標杆”,首先,這是中央及省市領導的希望和要求,哪怕做“全國第二”都是失敗的。其次,新標杆寓意了引領和示範作用。如何衡量標杆?即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力爭經過3至5年的改革試驗,營造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實現深港澳深度合作,加快培育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逐步實現開放型經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投資貿易便利、服務體系健全、金融創新功能突出、監管高效便捷、法制環境規範、輻射帶動效應明顯的中國自貿區新標杆。
南方日報: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入駐企業已超過5萬家,不論政府領導,還是民間觀察人士都特別提及,一定要引入一流的、有品牌的企業,目前入駐企業的品質究竟如何?呈現哪些特點?
田夫:5萬家也好,10萬家也好,前海其實並未在企業入駐上刻意追求數量。為提高入區企業品質,防止泥沙俱下,在商事登記改革取消企業註冊門檻的情況下,前海始終保持著對內資500萬元註冊資金的門檻。
目前,入駐企業呈現出四大特點:一是品質普遍較高,平均註冊資本0.51億元,遠遠高於其他地區(上海自貿區0.24億元、天津自貿區0.16億元、福建自貿區0.14億元、南沙片區0.38億元、橫琴片區0.37億元),註冊資本5億元以上的企業680家,註冊資本10億元以上的企業320家。二是知名企業多,截至9月底,47家世界500強公司在前海投資設立企業161家,200多家上市公司在前海合作區投資設立企業近300家。三是納稅能力強,截至9月底,納稅百萬級以上的企業282家,納稅千萬級以上的企業46家。四是一大批創新型機構加速聚集,呈現出創新性強、首創機構多、杠桿效應明顯等特點。
此外,前海專門制定了總部企業引進辦法,今後一個時期將著力引進一大批高端引領的龍頭企業,將前海打造成為總部企業集聚地。
●談深港合作
深港合作是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發展核心競爭力
南方日報: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馬興瑞多次強調“深港合作這個任務必須完成”。為此,我們做了哪些努力?
田夫:深港合作是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和抓手,在推進粵港、深港兩地合作上,主要體現在“三個加強”:
一是不斷加強兩地合作往來。在合作機制上,成立了前海深港聯合工作組,組建了金融政策、法制環境、專業服務暨CEPA先行先試、投資推廣、規劃建設5個專責小組;推出了《促進深港合作工作方案》,針對深港合作提出了到2020年要實現“萬千百十”的目標(“萬”,即前海由港資企業開發的建築面積超過900萬平方米;“千”,即港資服務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百”,即前海成功孵化培育出港資創新創業型領軍型企業超過100家;“十”,即在前海建設香港10大優勢産業聚集基地),獲評為“2014年度香港商界最關注的10件大事”之一;香港特首梁振英、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先後來訪,設立了香港窗口公司,每兩周在香港舉辦一場推介會,開通了“港企直通車”服務,港人港企入駐前海的積極性空前高漲。
二是不斷加強兩地産業聯動。深港兩地産業互補性強,香港的服務業佔經濟總量的93%,其中貿易物流、金融、專業、旅遊四大支柱産業,佔GDP的57.8%。而深圳近年來以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服務業雙輪驅動的産業發展形態為主,分別佔GDP的35%和59%,在信息、科技以及高端製造業方面擁有發展優勢,前海的戰略定位就是通過政策創新、制度創新將兩地的發展優勢結合起來,進而促進香港的産業結構調整,擴大香港産業向內地延伸的空間。
三是不斷加強對港人才引進。針對目前香港青年一代面臨的上升通道窄、職業發展空間不足的現象,一方面出臺了包括香港在內的境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的個人所得稅15%的稅收優惠政策,營造與香港接近的稅收環境。另一方面,與香港青協合作,共同打造了“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重點培養具創新創業意識的18-45歲青年以及具高潛質的初創企業。截至目前,入駐夢工場的香港創業團隊數量佔入駐團隊總數的一半。同時,還配套出臺了面向香港創業團隊的專項政策,符合條件的創業團隊將有望獲得不超過200萬元的補貼等。
南方日報:從入駐企業看,港資背景企業數量不到2000家,佔比僅4%。這與之前定下的前海1/3企業為港企的目標有差距,如何解決?經過五年的溝通,前海與香港目前的關係如何?
田夫:港資背景企業從2013年末的246家增加到今年9月底的1956家,累計註冊資本達2716.94億元,累計實收資本合計724.74億元,其中金融業佔41.4%、現代物流業佔18.2%、信息服務業佔13.7%、科技及其他服務業佔26.8%。
從企業數量上看,港企確實只佔了4%左右,但港企體量大、品質高,平均註冊資本1.45億元,是區內企業平均註冊資本的2.8倍,投資超過1000萬美元的佔40%以上,比如港鐵集團、匯豐銀行、恒生銀行、渣打銀行、亞洲保理等。上半年前海區塊GDP的25%和稅收的29%都來自港企。另外,港企活躍度高,鮮有“僵屍企業”(指只註冊但未開展營業的企業),且産業結構呈現多元化。
但是深港合作的制度對接仍須進一步加強,特別是進入合作深水區,由於兩地制度差異巨大,進一步突破的難度逐漸增大,協調成本越來越高。目前雙方仍未充分挖掘各自優勢,特別是香港方面的某些團體和人士對兩地合作還有所顧慮。同時,近年來,由於內地經濟發展相對較快,兩地經濟發展的差距逐漸縮小,香港某些産業的競爭優勢不再明顯,雙方合作的利益契合點減少,還未找到成熟的合作模式,也須進一步探索。
●談機制創新
“小政府+大企業”模式共同推進片區建設
南方日報: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的獨特之處,還在於將招商局所轄區塊納入其中,這等於在體制上既有政府又有企業。自貿片區管委會在管理體制上如何突破傳統的政府管理模式將兩者理順?
田夫:在國內四個自貿試驗區當中,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是唯一一個由地方政府與央企共同推進建設的,擁有獨特的發展優勢。首先,在管理體制上,深圳市按照“市場化政府”模式構建了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管委會“政府職能+前海法定機構+蛇口企業機構+咨委會社會機構”的新體制,吸納了招商局集團作為組成部分。
其次,在職能定位上,管委會重在圍繞國際投資貿易規則、行政管理改革、金融創新等開展制度創新和政策創新;而招商局則側重依託其在港口、貿易、金融、地産等方面的發展基礎,兩者相互配合、相互促進。
再次,在機制創新上,深圳創造性地提出了希望通過建立“小政府+大企業”的模式,共同推進片區建設。目前已經形成了初步方案,下一步希望能夠率先形成制度經驗。從運作效果來看,有望走出一條不同的道路,成為區域經濟開發的新模式。
南方日報:新出臺的“工作要點”更突出了蛇口區塊的內容,例如支持招商局建設全球港口運營管理中心、建設海洋金融要素集聚區、申報設立中國(蛇口)郵輪旅遊發展試驗區等。經過幾個月的磨合,以黑馬姿態進入自貿區的蛇口對於前海來説,意味著什麼?未來將發揮哪些作用?
田夫:如果説之前前海合作區在蛇口半島西側是“一枝獨秀”的話,那麼蛇口區塊此次納入自貿區,可以説使整個蛇口半島實現了“東西呼應,兩翼齊飛”的局面,優勢互補。
從區塊上來看,深圳西部港區的蛇口港、赤灣港以及前海灣保稅港區連成一個整體,有利於西部港區資源整合、做大做強,建設國際性樞紐港,更好貫徹“一帶一路”等戰略。從功能上看,前海的金融、貿易、航運服務將為蛇口産業升級注入新的活力,蛇口成熟的産業基礎、港口資源、生活配套也將為前海提供支撐,形成産業聯動、錯位發展的新格局。
此外,招商局集團作為國家重要的駐港央企,對深港合作、對項目開發以及自貿區規則的理解,比一般的市場機構敏銳性更高,市場敏感度和捕捉機遇的能力也更強。把這個優勢發揮好,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就能夠聚焦制度創新、突破制約瓶頸,在關鍵領域和重點環節加大改革創新力度,積極參與國際經貿規則的競爭,形成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
未來,招商局將利用自貿區的政策優勢,打造一個門戶(深圳灣區建設的重要門戶)、搭建三大平臺(國際樞紐港、城市轉型升級發展平臺、金融創新發展平臺)、實現四個突破(産業發展再升級、片區土地再規劃、交通組織破瓶頸、重大項目快建設),將深圳西部港區打造成為國際性樞紐港,用五年的時間再造一個招商局,主要經營和資産指標基本翻一番(2014年招商局集團營業收入約1000億元,利潤337億元,總資産8344億元,管理資産5.74萬億元),成為世界500強企業。
●談金融創新
跨境貸境內借款主體或放寬至區內非銀行金融機構
南方日報:作為金融改革“試驗田”,前海的跨境人民幣貸款在全國率先破冰,目前已複製推廣到上海、新疆、蘇州、天津、昆山、南沙、橫琴等地。但自去年11月以來,國內連續多次降息,目前境內貸款利率已下降到5%左右,而境外則維持在4%—5%,境內外利差的收窄趨勢會否對跨境融資市場帶來不利影響?前海未來在跨境貸方面如何推動人民幣跨境流動?
田夫:境內外利率水準差距的收窄既受國際環境的影響,也是我國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主動為之的結果,從長遠看,有利於減少跨境套利現象。我個人認為,利差只是跨境融資市場的其中一個因素,渠道是否通暢,手續是否便捷,有沒有專業人才、交易場所、配套服務都是很關鍵的。
自前海2013年1月啟動了跨境人民幣貸款業務以來,截至9月底,備案金額超過1000億元,從香港銀行實際提款金額已達300多億元。未來前海將進一步完善跨境人民幣貸款政策,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爭取人民銀行同意前海跨境貸境內借款主體放寬至區內非銀行金融機構。因為前海跨境貸政策的借款主體僅限定在區內企業,而上海自貿區則允許區內企業、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向境外借貸資金,霍爾果斯允許區內企業、試點銀行(中資)、甚至是區內的境外機構從境外融入資金。而前海眾多金融機構對境外貸款用於補充流動性不足存在較大資金需求。
二是爭取人民銀行同意前海跨境貸境外放款主體放寬至香港非銀行金融機構,並允許香港區域以外經營人民幣業務的銀行成為跨境銀團貸款的參加者。目前的限制容易推高香港人民幣跨境貸利率,而香港的保險公司、台灣地區的銀行等金融機構均表達了在前海開展跨境貸業務的強烈意願。
三是爭取人民銀行同意前海跨境貸資金可用於集團公司內委託貸款。前海跨境貸資金用途要求“四個不得”,其中包括不得用於委託貸款,而蘇州、南沙、橫琴跨境貸資金可用於集團公司內委託貸款,若前海也放開,將大大節約前海區內企業資金成本。
南方日報:目前,企業與金融機構對前海金融創新政策有哪些相對比較迫切的、突破性的需求?
田夫:不同類型的企業對政策創新的需求有所不同,比如,區內非金融企業主要希望能解決融資難、融資貴,以及投融資便利化問題;金融機構希望解決打通境內外同業拆借市場,更好地利用兩個市場的資金資源,其次就是滿足機構開展新型業務的創新需求,主要是資本項目可兌換的創新和嘗試。
為此,將圍繞拓展跨境人民幣貸款業務試點範圍、開展資本項目可兌換先行試驗、深化金融開放合作試點、加快國際金融機構集聚、國際化保險創新中心建設等著力開展政策創新,近期就有望實現突破。同時,我們在研究制定打通境內與境外、在岸與離岸、本幣與外幣的金融創新試點方案,如果推出,將展現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在金融創新領域的政策創新體系。
●談基礎建設
“污水圍城”局面有望2—3年內明顯改觀
南方日報:前海作為全國唯一一個未建成即獲批的新區,基礎設施建設進展緩慢一直被外界所詬病。為改變這一現狀,管委會啟動了自貿新城建設提質提速大會戰,推動“十大戰役”。到今年年底,市民能看到什麼樣的景象?外界最為關注的“三大地主(招商、中集、深國際)”土地整備、水環境治理和平南鐵路這三個難題進展如何?
田夫:未建成即獲批,決定了前海的基礎設施建設必須要謀定而後動。以交通為例,規劃的12條軌道交通線上有20多個場站,需要以場站為中心,實現站城融合、地上地下複合開發。再比如地下空間,前海規劃有800萬平方米的地下空間,有1/3的建築體量在地下,最深達到地下30多米,地下還包括了軌道交通,地鐵樞紐、地下環路、共同管溝、高壓線走廊、水廊道等基礎設施,這樣高密度、立體式、複合型的開發強度在國內所有開發新區中都是罕見的。
根據總體部署,到2015年底,將完成300億元固定資産投資。總部經濟街區、要素交易平臺街區、互聯網金融街區等産業街區落成;港貨中心、漁人碼頭正式開業,會讓公眾感受到自貿區帶來的便利和實惠;夢海大道建成通車,有效展示前海主要道路和周邊地塊建設形象。目前,14個社會投資項目全面開工,環狀水廊道一期主槽工程完成,桂灣公園南岸集中展示區段綠化工程完成,景觀功能初現,區內施工場面和建設氛圍明顯改善。
此外,外界關注的幾個難題也取得了階段性進展。水環境治理建設工程全面啟動,“污水圍城”局面有望2-3年內明顯改觀;與招商局集團就平南鐵路股權收購簽署意向協議書,拆遷工作近期全面實施,“鐵鏈封門”實現破局;與招商局集團、深國際等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土地整備實現重大突破。(撰文:南方日報記者 張瑋 攝影:南方日報記者 魯力)
新聞推薦
- 兩岸攜手工程創新 推進綠色低碳發展2024-11-25
- 第四屆海峽兩岸(廈門)青年企業家籃球邀請賽落幕2024-11-25
- 馬龍確定訪台,台灣球迷直呼“請假去看龍哥”!2024-11-25
- 朱立倫強調“中華民族是根、中華文化是本” 馬英九12字批賴清德“新兩國論”2024-11-25
- 青春相約·逐夢燕趙——2024首屆冀臺冰雪嘉年華暨冰雪産業推介會在張家口市舉辦2024-11-25
- 臺胞“首來族”的專屬福利——福建土樓(永定)景區免票之旅盛大開啟!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