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黃金周出境遊人均消費首次突破4000元

在不含購物的情況下,國內長線遊人均支出為2300元,同比增長了11.2%

 

編者按:每年一度的國慶十一假期,之所以和“黃金”二字結下不解之緣,是因為在國慶放假期間,一些行業會爆發出非同一般的消費量、消費金額。本報在聚焦餐飲、黃金和汽車等行業之後,今日聚焦交通運輸、房地産等行業,希望能給投資者以有益的投資參考。

 

今年的國慶長假是國務院促進旅遊消費和投資持續增長總體部署發佈後的首個黃金周,在各方共同推動下,旅遊市場亮點頻現,除了出遊人數再創新高之外,“互聯網+”大大提升了遊客們的用戶體驗。

 

來自同程旅遊的數據顯示,長假期間,通過同程旅遊出遊的遊客規模同比增長了近2倍,單日出遊人數最高突破了130萬。鄉村遊及出境遊等仍是居民出遊主流。人均支出相對較高的出境遊和郵輪也出現了爆髮式增長,其中,郵輪旅遊的出遊人數同比增長了近5倍。

 

在支出方面,在不含購物的情況下,國內長線遊人均支出為2300元,同比增長了11.2%;國內短線遊人均支出340元,同比增長了9.1%;出境遊的人均支出首次突破4000元,同比增長了8.9%。

 

境外遊刷爆朋友圈

 

相比之前,今年長假期間,微信朋友圈中充斥了大量的境外遊曬圖。數據亦證實,一些人均費用相對較高的旅遊産品增速也明顯高於平均線。以同程旅遊為例,十一黃金週期間歐美長線遊産品需求旺盛,出遊人數同比增長數倍,歐美遊熱門城市主要有巴黎、羅馬、米蘭、華盛頓、舊金山、拉斯維加斯、洛杉磯、紐約、夏威夷等。而這些恰恰也是微信朋友圈中的曬圖熱點“國內旅遊業在經歷了十餘年的高速增長後,目前已經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人們的旅遊消費水準快速上升,對於高品質旅遊産品的需求也在快速釋放”,同程旅遊創始人、聯席總裁吳劍指出。

 

此外,隨著人們對手機依賴度前所未有的增加,WiFi也成為出遊時的必需品,這也成為今年黃金周旅遊的一大特點。數據顯示,今年十一黃金週期間通過同程旅遊平臺預訂出境WiFi的訂單量增長了近五十倍,其中自由行用戶預訂比例超過了90%。

 

來自途牛旅遊網的數據顯示,今年黃金周境外遊的出遊人次佔中秋國慶出遊總人次的60%,同比上漲超過200%。其中,日本、韓國、泰國位居出境遊目的地前三名。事實上,今年以來,在出境遊市場上,由於郵輪免簽入境、日元貶值等利好因素不斷放出,日本一直處在人氣高位。韓國因MERS影響受到重挫的旅遊業正在恢復。泰國因曼谷爆炸事件引發的恐慌已逐漸散去。

 

今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意大利米蘭舉辦的“世博會”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意大利出遊人次的提升,不少遊客為抓住米蘭“世博會”的尾巴,紛紛前往意大利,意大利出遊人次同比去年增長超過9倍。此外,美國出遊人次同比去年上漲超過120%。

 

隨著移動WiFi在出境遊中快速普及, “看著點評購物”得到進一步應用。對在線旅遊用戶而言,到了目的地進哪家飯店吃飯、住哪個酒店以及買哪家商店的土特産,網絡點評和口碑評價成為重要參考因素。

 

全國超兩成民眾出遊

 

來自微信城市服務“城市熱力圖”發佈的首份全景出行報告顯示,超兩成民眾國慶出遊,西湖、外灘等旅遊熱點接待人數均達到平時的3倍以上。據悉,這是騰訊依託大數據發佈的首個國慶出行報告。

 

報告顯示,十一期間全國有21%的民眾跨地市出行,其中300公里以上遠途出遊佔比47%,300公里以內近郊出遊佔比53%。北京、深圳、上海、廣州、廈門等為最喜歡出遊的十大城市,市民出遊人數與常住人數比達到30%及以上。以北京為例,外地遊客數與未出遊常住人數的比率達到了36%,這意味著大量北京市民國慶出遊,也有大量外地遊客來北京旅遊。

 

在具體旅遊景點中,杭州西湖、上海外灘、深圳大小梅沙、嘉興烏鎮、南京中山陵等景點為用戶最愛去的十大旅遊景點。杭州西湖在國慶首日即成為全國最擁擠的旅遊景點。四川甘孜州稻城亞丁景區甚至在十一期間取消現場售票。

 

不過,在黃金周出遊人數年年創新高的情況下,很多人已患上了“國慶旅遊恐懼症”。根據近年來的網絡投票,每年都有將近一半以上的網友因為“人多,玩不好”而表示不敢再旅遊。對此,騰訊方面稱,通過微信中新增的“城市熱力圖”功能,用戶可在線查詢全國各地人流的實時動態,並可獲得趨勢分析及擁擠風險預警,借此可以避開擁擠景點,實現錯峰出行。

 

途牛旅遊網相關負責人表示,國內部分熱門線路降幅近三成,出境遊下降幅度更大,一些熱門路線的價格甚至只有國慶出遊高峰的一半。因此,選擇節後錯峰出遊的消費者,將不僅能躲過國慶節期間相對擁擠的人潮,還能享受到跳水價。

 

來自途牛旅遊網的監測數據顯示,黃金周後,旅遊産品價格大幅跳水,國內遊降幅普遍達兩成以上,雲南、廈門、海南、四川等目的地回落三成。“選擇節後錯峰出遊的消費者,將不僅能躲過國慶節期間擁擠的人潮,還能享受到跳水價”,途牛旅遊網相關負責人表示。■本報記者 賀 駿 來源: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