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考船“海洋六號”完成科考任務 明年將挺進南極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5-11-11 10:37:12 | 來源: 新華網 |
資料圖:中國科考船“海洋六號”
歷時197天、航程近6萬公里——隸屬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的科考船“海洋六號”完成了入列以來航次時間最長、參航和輪換人數最多、作業區跨度最大的一次大洋科考任務,10日歸航廣東省東莞市專用碼頭。據介紹,這也是“海洋六號”遭遇惡劣海況時間最長、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程度最大的一次科考航次。
在當天舉行的歡迎儀式上,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高級工程師、“海洋六號”總首席科學家何高文説,“海洋六號”4月28日從廣州啟航,橫跨西、中、東太平洋,經受10個颱風襲擾,8家單位121人參與,在多個區域開展調查,在深海稀土資源調查、中國富鈷結殼合同區資源與環境考察和多金屬結核資源調查以及“海馬”號無人遙控潛水器(ROV)應用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本航次一共獲得作業區測線調查2.3萬千米和航渡測線調查14萬千米綜合地球物理調查數據資料、測站調查128個站位樣品資料,獲取沉積物岩心樣品總長297米,多金屬結核樣品1.1噸,現場分析各類樣品3000個,為室內進一步研究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數據和樣品。
其中,“海洋六號”承擔的2015年深海資源調查航次歷時77天,取得兩項成果:一是繼續在太平洋國際海域開展深海稀土資源調查,首次發現高含量稀土富集層段,初步圈定新成礦遠景區;並對深海沉積物稀土富集機制等問題進行了探討,為下一步開展成礦機制和資源評價研究提供了基礎資料;二是首次在東太平洋國際海域開展多道地震為主的綜合地質地球物理調查,初步查明瞭調查區的地層和構造特徵,為後續研究提供了基礎資料。
此外,“海洋六號”還承擔了中國大洋第36航次任務,航次歷時120天,取得多項成果,包括繼續履行中國與國際海底管理局簽訂的富鈷結殼勘探合同義務、實現了多波束回波勘探新技術在多金屬結核和富鈷結殼資源調查領域的推廣應用、進一步擴展富鈷結殼合同區環境調查範圍,深化深海環境認知水準等,特別是首次成功將中國自主研製的4500米級無人遙控潛水器(ROV)“海馬”號應用於中國富鈷結殼合同區調查,填補了中國在海山區資源和環境調查手段方面的一項空白,提升了中國在該領域的技術水準。
自1986年以來,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先後組織“海洋四號”、“海洋六號”完成了16個航次的中國大洋科學考察活動。何高文説,明年“海洋六號”計劃挺進南極執行新一輪科考任務,預計用時約300天。(新華網廣州電 記者王攀)
新聞推薦
- 粵港跨境直通救護車試行計劃將於11月推行2024-11-01
- 廣州發佈《廣州市臺胞常見求助問答(一)》,一文解答在穗臺胞常見疑問2024-11-01
- 昆山兩岸主題金融改革試驗區4年落地71項創新成果2024-10-31
- 中國航天員一次次自信出征,底氣從哪兒來?2024-10-31
- 島內輿論:期待未來有來自台灣的航天員乘著神舟逐夢2024-10-31
- 前三季度進出口1.88萬億元,同比增長11.5%——跨境電商,助力中國品牌出海2024-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