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大數據戰略構築網絡強國——專訪國家信息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寧家駿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5-11-18 09:14:52 | 來源: 新華網 |
國家信息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寧家駿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其中首次提出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和網絡強國戰略,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和熱議。下一個五年,發展大數據和佈局新一代網絡對於我國有什麼意義?我國信息産業發展將呈現什麼新格局?記者就此專訪了國家信息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寧家駿。
信息成為嶄新生産要素
“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在國際發展競爭日趨激烈和我國發展動力轉換的形勢下,必須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
“在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大背景下,國家今年提出‘雙創’理念,‘創新’已成為社會和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之一。”寧家駿説,目前,步入信息社會,發展最重要體現在創新上,創新關鍵依靠知識和信息的多樣化傳播、加工,信息化加快了信息傳播和新知識的發現進程;信息、數據最終價值都體現在形成的知識和新的生産力,信息化從而直接影響了生産力和生産要素。
“傳統經濟學認為,勞動力、土地、資本是主要的生産要素。在新時期,生産要素正在發生變化。”寧家駿説,雖然傳統的三要素作用依然巨大,但其可挖掘的潛力有限: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國家土地資源是有限的,而資本也不可能憑空而來。
寧家駿認為,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需要發掘新的生産要素。信息化最大的特點就是縮短新知識的創造和接受過程,新知識的誕生推動著創新,大數據、網絡等技術成為創新關鍵,帶來了深層次結構調整的滲透和人思維上的飛越,信息已成為嶄新的生産要素。信息化將為傳統的三大生産要素帶來不可限量的附加價值。
關鍵在於深化創新思維
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推進數據資源開放共享。“大數據是信息社會重要資源,近年來我國不斷探索大數據發展新模式,目前技術水準與國際基本同步。”寧家駿認為,實施大數據戰略恰逢其時,是推動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打造産業競爭新優勢、搶佔未來發展先機“彎道超車”的有效途徑。
大數據推動了政府決策和治理能力。寧家駿坦言,以前,某些地方政府認為某些産業很有發展前景,但忽略了對整個産業佈局和當地實際情況的數據分析,造成了不少地區産能過剩。如今政府運用大數據,進行精準決策,“拍腦袋”做決定的時代已經過去。
數據是推動産業創新體系的基本要素,將改變整個社會的創新體系,為創新提供了重要支撐。寧家駿説,將大數據提升到國家戰略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對中國未來發展意義深遠。
“關鍵要加深我們對大數據經濟和産業的理解深度。”寧家駿説,目前,很多地方領導和企業負責人僅把大數據看作信息服務的一種,認為投産建設大數據中心就是發展大數據。這是對信息化、大數據的理解不夠深入造成的,盲目跟風建設數據基礎設施容易造成新一輪産能過剩。發展大數據核心是看如何更科學合理應用大數據資源。
數據共享構建網絡強國
寧家駿表示,當前,我國已成為全球網民最多的網絡大國,然而依然面臨網絡基礎設施各地區發展不均衡、傳統産業與互聯網融合度不夠、缺乏數據資源開放共享長效機制、信息安全方面形勢嚴峻、改革開放深化需要加強等諸多挑戰,以適應信息生産力的發展。
“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明確提出實施網絡強國戰略,正是契合時代潮流發展的關鍵決策。
寧家駿説,在建設網絡強國過程中,應繼續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這是最重要的基礎;提倡和推進數據開放共享是關鍵,釋放大數據紅利,把它作為生産的重要要素來發展和看待;推動“互聯網+”應用創新,用互聯網思維改造傳統産業,推動創新;加強信息安全保障,在安全中求發展。
在即將到來的“十三五”時期,我國應進一步提高信息化水準,推動政府數據信息公開和共享,建立開放的“陽光政府”。寧家駿説:“信息惠民,讓更多的人分享到信息化的紅利,讓老百姓真正從中受益,我們的網絡強國之路並不遙遠。”(記者高亢、趙曉輝)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