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 尋求全球共享繁榮——海外視野中的中國自貿區戰略

一年前,在北京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決定,啟動亞太自貿區進程,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邁出重要一步。一年來,作為亞太地區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推動者,中國加快實施自貿區戰略,多邊、雙邊、區域開放合作齊頭並進。

 

在海外觀察家看來,中國實施自貿區戰略對中國及相關國家利益巨大,所達成的一系列自貿協定是對現有國際貿易體系的有益補充,其最終目標是尋求地區和全球經濟共享繁榮。

 

帶來多贏局面

 

加快實施自貿區戰略,是中國新一輪對外開放的重要內容。目前,中國已簽署自貿協定14個,涉及22個國家和地區。除了今年6月簽署的中國-韓國自貿協定和中國-澳大利亞自貿協定外,其餘自貿協定均已實施。

 

談到中澳自貿協定,悉尼科技大學澳大利亞-中國關係研究院副院長羅震表示,中澳自貿協定生效後,商品、服務、投資都將在兩國之間更自由地流動。中澳貿易在過去15年裏增長迅速,這符合雙方利益。中澳自貿協定將在未來支撐更大的雙向繁榮。

 

中韓自貿協定同樣獲得韓國各界高度肯定。韓國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李章揆博士認為,中韓自貿協定一旦生效,兩國間的經濟合作定將會進一步擴大,兩國都將從中獲得巨大的經濟利益。

 

韓國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金榮貴博士認為,中韓自貿協定將為兩國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為兩國貿易創造新機遇,將有效推動兩國間的經貿往來,並將直接或間接惠及區域內的其他國家。

 

補益現有體系

 

除雙邊自貿協定外,中國還積極推進多邊自由貿易框架。從中日韓自貿區到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再到亞太自貿區,從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到籌劃中歐自貿區、再到推動世貿組織多哈回合談判,中國參與其中的區域和跨區域自貿安排呼之欲出,既推動了區域經濟融合,也有助於完善以開放和共贏為宗旨的多邊貿易體系。

 

中方曾多次表示,中國是多邊貿易體制的積極參與者、維護者和貢獻者,主張以世貿組織為代表的多邊貿易體制是全球貿易規則的主渠道,區域貿易自由化是其有益補充,兩者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李章揆對此表示贊同。他認為,中國簽署的一系列自貿協定不是自成體系,而是對現有國際貿易體系的有益補充。

 

在羅震看來,中國傾向於更包容的多邊貿易協定,但如果這一目標暫時達不到,那麼雙邊及區域自貿協定也是保持自由貿易向正確方向前進的一種方式。羅震認為:“中國正在以正確的方式使用雙邊或區域自貿協定作為基石,邁向最終目標。”

 

尋求共享繁榮

 

亞太地區是當今世界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也是貿易自由化最活躍的地區,區域內各種雙邊和多邊自貿談判全面鋪開。對於這些自貿談判,中國一直秉持開放立場。

 

今年10月美國等國宣佈《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談判結束後,中國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方對符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有助於促進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制度建設均持開放態度。

 

他説,中方一貫認為並多次強調,亞太地區已經完成的和正在進行談判的自貿協定,包括TPP,均是為促進亞太地區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推進區域一體化、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路徑,是為促進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作出的貢獻。

 

中國實施自貿區戰略,最終目標是尋求地區和全球經濟共享繁榮,不斷增進人民福祉。自貿區戰略也被寫入了未來五年中國的發展藍圖。“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推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談判,推進亞太自由貿易區建設,致力於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

 

“中國和全球經濟都已經從1979年以來中國經濟的開放中獲益。如果目前的貿易和投資障礙進一步降低,中國和世界將繼續獲益,”羅震説。(新華網電 執筆記者:杜靜;參與記者:徐海靜、張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