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聯舉辦圓桌會議聚焦香港傳統産業的新出路

香港民主建港協進聯盟30日在港舉辦圓桌會,探討香港傳統産業的優勢與出路。民建聯主席李慧瓊表示,香港傳統的四大支柱産業均面臨瓶頸,亟需尋找新的突破點才能推動經濟高速增長。

 

李慧瓊表示,香港傳統的四大支柱産業,即貿易和物流、金融、專業和工商業支援服務及旅遊業,佔香港GDP的比重達六成,雇傭了全港近一半的僱員,以往一直帶動本地經濟增長,但近年均面臨瓶頸。她表示,自2010年起,貿易和物流領域面對區域性港口的激烈競爭,優勢逐漸減弱,香港還于2013年被深圳超越,失去了全球第三大最繁忙貨櫃港的地位。

 

李慧瓊説,金融業雖帶來大量高薪職位,但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金融業發展速度有所減慢,同時欠缺多元化,銀行業及股票市場興盛,債券及外匯市場仍有待進一步發展;專業和工商業支援服務包括法律、會計、建築及行政管理等行業,近年人手嚴重不足。此外,土地不足、商業空間短缺也使各行各業租金成本高漲,難以經營。

 

旅遊業方面,李慧瓊認為,該行業經歷了自2003年起的“黃金十年”發展期,近年由於旅遊設施不足、旅遊環境受到少數激進人士干擾等因素,使旅遊業面臨嚴重挑戰,員工生計受到威脅。

 

李慧瓊表示,上述四大産業亟需找到突破點才可保持原有的優勢。她認為,創新與科技領域越發受到重視,該領域除了可作為獨立産業外,更可融入到傳統産業中,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

 

特區政府行政會議成員、全國人大代表羅范椒芬表示,全球化的大環境下,香港經濟要想可持續發展,必須取長補短、與時俱進,而世界經濟論壇每年發佈的報告書顯示,香港在創新排名一項已連續數年下滑,香港整體競爭力也受到影響,各大傳統産業均需注入創新要素。她強調,解決問題最關鍵的一點即全社會齊心協力朝同一個方向走。

 

香港工商專業聯會主席黃友嘉認為,香港的外部環境及發展條件仍相對樂觀,佔據“天時”與“地利”,只是稍微欠缺“人和”。他表示,中央政府剛剛推出的“十三五”規劃中,許多重點項目涉及金融改革、人民幣國際化及發展專業服務業等,香港都可通過其自由市場和完善的營商體制這兩大優勢汲取發展機會。

 

當日的圓桌會議為民建聯舉辦的“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機遇與挑戰”三場系列會議的第二場。首場于10月24日舉行,與會者就香港面對的五大宏觀問題,包括週邊經濟不穩、土地供應不足、産業結構單一、人口老齡化及貧富差距拉大等,探討如何制定適合的宏觀經濟政策。第三場將於11月3日舉行,與會人士將就香港民生的困局與突破展開討論。(記者王小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