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化影響學術、“印象分”降低:港校排名下滑敲警鐘

政治化影響學術、“印象分”降低:港校排名下滑敲警鐘

資料圖片
 

泛政治化影響學術 國內外“印象分”降低

 

港高校世界排名下滑敲響警鐘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國際高等教育評估機構QS(Quacquarelli Symonds)24日公佈全球50所年輕大學(校齡50年以內)排名(Top 50 Under 50),前6所均來自亞洲,其中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蟬聯全球第一,香港科技大學則延續第二的排位。香港的城市大學、理工大學及浸會大學同樣榜上有名,前兩所更躋身前10名。9月中旬,QS已推出世界大學排行榜。此番全球50所年輕大學榜單,由其中校齡50年以內的高校重新排名産生。

 

雖然香港年輕大學全球排名喜人,但據台灣《旺報》報道,在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簡稱THE)世界大學排名、THE全球百家大學聲譽排行榜(Reputation Rankings)、QS世界大學排名中,包括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在內的香港頂尖大學,排名卻幾乎全部下滑。

 

港校為何世界排名佔先?

 

對於香港高校全球排名相對領先的情況,湖南大學物理與微電子科學學院院長文雙春指出,各種排名系統設有不同權重的得分指標,在QS排名中,權重最大的指標是基於學者調查的學術聲譽(40%),其次是師生比例(20%),單位教職引用率(20%),基於僱主調查的僱主聲譽(10%),國際學生比例(5%)和國際教師比例(5%)。

 

文雙春進一步介紹,學術聲譽和僱主聲譽是主觀性指標,後起之秀要在排名中往前趕,最有效的途徑是在其他幾項客觀性指標上努力,而這些指標都需要高投入,比如吸引高水準師資和優秀學生,支持高影響力科學研究等。而QS的引文指標基於愛思唯爾Scopus數據庫,該數據庫有兩個偏向:一是偏向英文出版物,二是主要收錄期刊論文而非專著,這對理工科大學比較有利。另外,QS排名系統幾乎每一項指標都嚴重依賴國際化程度。

 

香港科技大學建校僅24年便成績不俗,對此,校長陳繁昌表示,港科大創立時便定位為國際級研究型大學,而非綜合性大學,一直堅持照此方向發展。學校重視人才引進,堅持“用一流人才吸引一流人才”。學校在文化方面向美國看齊,教學和學習環境寬鬆。

 

權威榜單排名下滑令人警醒

 

香港高校曾以國際化的師資力量及教學模式、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海外實習深造機遇、留港工作定居等亮點,成為內地學生的熱門選擇。近年來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港校熱”逐漸降溫,香港高校全球優勢排名也出現波動。

 

據《旺報》報道,港校在幾份世界大學權威榜單中排名的下滑趨勢令人警醒。3月,THE公佈全球百家大學聲譽排行榜,港大從去年第43名跌落第51-60名,出現有此排名以來,首次未進前50名的情況。港科大從去年第51-60名跌至第71-80名,而港中文4年來首次跌出百名外。

 

9月中旬,QS公佈世界大學排行榜,香港兩大龍頭學校港大從第28名跌至第30名、港中文從第46名跌至第51名。在9月下旬THE世界大學排行榜中,港大、港科大、港中文、城市大學排名均下跌。

 

報道指出,排名走低反映國際社會對香港高校的未來感到憂慮——“佔中”之後,港校言論及學術自由都遭削弱。另外,師生長期投身社會運動,難免減少求學、教學及研究時間。

 

國內外如何給出“印象分”

 

THE大學聲譽排行榜負責人説,今年把港校列入“最強名單”的學者確實少了,分析起來,可能和去年香港“佔中”運動有很大關係,這場運動影響了國際學者對港校的看法。包括兩方面:第一,國際學術界向來極重視言論自由及院校自主,“佔中”運動令人擔心,港校這方面的傳統優勢受威脅;第二,港校最強優勢之一,向來是“擔當中西方學術文化橋梁及樞紐”,但隨著內地和香港關係緊張,香港該獨特地位也可能動搖。

 

據介紹,THE大學聲譽排行榜由全球近萬名學者評分産生,主要依據源自教學經驗和學術觀感,選出他們認為“所在學術領域中最好的學府”。作為同行之間的“印象分數”,榜單不受量化的論文及引用數量等影響,因此最具警示意味。

 

同樣對港校不乏憂慮的還有內地學子及其家長。在內地高校教育模式創新、社會發展機遇增多的背景下,港校還能否維持競爭力?香港教育政策關注社主席張民炳認為,近年香港部分院校流於“重政治、輕學術”,學生及部分教職員分心於策動或參與政治活動,令家長擔心香港的大學是否“很亂”且“不務正業”;而“佔中”等違法活動令內地家長和學生擔心安全問題,怕會受到牽連和排擠等。(記者 張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