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年輕"恐龍足印被發現 研究恐龍滅絕意義大

中國"最年輕"恐龍足印被發現 研究恐龍滅絕意義大

 

中國"最年輕"恐龍足印被發現 研究恐龍滅絕意義大
 

廣州日報韶關訊 (記者卜瑜通訊員張卿雄、王申娜攝影報道)記者昨日(26日)從南雄市有關部門獲悉,世界著名恐龍足跡學家馬丁·洛克利教授和我國古生物學者邢立達博士近日在該市進行了5天科學考察,學者們此次科考發現了中國目前最晚期的恐龍足跡。這次發現對研究恐龍滅絕具有重要參考意義。

 

來自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古生物學者邢立達是第五次來到南雄。他告訴記者,此次專門邀請世界恐龍足跡學家馬丁·洛克利前來科考的主要目的是尋找並鑒定更多的恐龍足跡,“去年,我們初步確定了對原足跡點的清理範圍,並在此次考察中進行清理。幸運的是,我們找到了一個密度很大的恐龍足跡點。”

 

在南雄市油山楊梅坑的鴨嘴龍足跡保護區,學者們將保護區內覆蓋恐龍腳印的紅砂石挖開,進行細緻的探索。他們經過仔細發掘,發現了一批埋藏在紅砂石下的恐龍足跡。馬丁·洛克利表示,此次在南雄的科考成果非常豐富,在8米乘4米的面積裏,發現了大概25個足跡,是由13道行跡構成的。初步判斷是來自白堊紀的最晚期,也可以説是中國目前“最年輕”的恐龍足跡。

 

邢立達介紹,這些恐龍足跡初步判斷屬於大型鴨嘴龍類恐龍。這類腳印的主要特徵是:“三趾型加上一個大大的腳跟,也就是呈明顯的四分結構,爪痕和馬蹄很像”。這一類恐龍的主要特點是體形很大,可以達到八九米甚至更大,以植物為食,而且成群活動,就像現在的牛群一樣。

 

兇猛馳龍曾在粵北出沒?

 

邢立達告訴記者,這次科考成果令人滿意,最有價值的是發現了“大型鴨嘴龍類、小型鴨嘴龍類,以及可能的大型馳龍類等足跡的恐龍腳印,這在中國晚白堊紀保存最好,多樣性較強的足跡點。“大型和小型鴨嘴龍類足跡一起出現,很可能表現了一種社會化群居的證據,比如可能的親子行為。”

 

而此次發現的馳龍的足跡則極為罕見,就是《侏羅紀公園》中叱吒風雲的迅猛龍,其足跡目前只發現于各地的下白堊統地層,而且尺寸較小。

 

南雄的馳龍足跡長達30余釐米,代表了一類大型的肉食性馳龍類。但這次發現的馳龍腳印較少,仍需進一步展開發掘以期發現更多腳印展開深入研究。

 

據了解,馳龍的成年個體身長通常有2米左右,它比較聰明並具有團隊協作能力,擅長團隊合作進行捕獵,是鴨嘴龍類的致命天敵。

 

為南雄申報國家地質公園打下基礎

 

據南雄市政府介紹,該市為典型的紅層盆地,盆地內沉積著晚白堊紀到古近紀的紅色砂岩,又稱“南雄紅層”。南雄紅層發現了大量的恐龍、恐龍蛋、龜鱉類脊椎動物化石,尤其是恐龍蛋化石分佈廣泛。

 

邢立達認為,在華南地區,南雄市是一個具有舉足輕重意義的恐龍化石研究點。“南雄發現了恐龍化石、恐龍足跡化石,還有恐龍蛋化石,這個在全世界都是非常難得的,因為這些東西一般不會同時出現在一個較小的區域。”

 

學者們希望南雄針對已經裸露在外留有恐龍足跡的岩面進行密閉的保護,並按計劃增加暴露面,使得足跡免受植物根系或其他自然力的破壞,把這一批珍稀的足跡更好地保護起來,防止岩石風化受損。

 

邢立達説,南雄再次發現大面積恐龍足跡,為該地區日後申報國家地質公園打下了重要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