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南管藝術“天后”王心心福州演繹“南管詩意”

台灣南管藝術“天后”王心心福州演繹“南管詩意”

11月3日晚,《南管詩意——王心心作場》專場音樂會在福建大劇院精彩上演。記者劉可耕攝
 

台灣南管藝術“天后”王心心福州演繹“南管詩意”

11月3日晚,《南管詩意——王心心作場》專場音樂會在福建大劇院精彩上演。記者劉可耕攝
 

中新網福州11月3日電 (劉可耕 林春茵)“南管詩意”王心心專場音樂會3日晚在福建大劇院精彩上演。新詩南管《鄉愁》《夜飲普洱》《昭君》《洛陽橋》《小小天問》……傳統南音與現代詩歌碰撞出唯美時光。

 

當晚,台灣南管藝術“天后”王心心精彩演繹的傳統南音與台灣詩人余光中的現代詩歌,以及源於西方的ACappella無伴奏合唱首次次融合在一起,令福州市民欣賞到一場傳統與現代相交、復古與創新兼具的音樂會。

 

據介紹,南音發源於福建泉州,又稱“弦管”、“南管”,是中國現存歷史最悠久的漢族古樂,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多年來一直以小眾的表演方式靜靜開放在閩南及台灣等地劇場。

 

該音樂會由被譽為台灣南管藝術“天后”、著名南音藝術表演名家王心心根據台灣著名詩人余光中現代詩歌譜曲編排而成,導演由台灣雲門舞集第一代舞者吳素君擔任。

 

王心心出生在泉州,四歲開始學習南管,精習指、譜大曲,尤其以吟唱最出色。她五歲就登臺演出,她似乎天生就是唱南音的人,少年時便連獲得“全國曲藝新曲目”三等獎、福建南音廣播大選賽等大獎。

 

1992年,她去了台灣,加入台灣“漢唐樂府”,專職推廣南音藝術。經過十年深耕,2002年,王心心創立了“心心南管樂坊”,她的藝術生涯也開始走向輝煌。2003年開始,王心心吟唱的《靜夜思》、《昭君出塞》等專輯先後台灣風潮唱片公司發行,併入圍第十五屆金曲獎“最佳民族樂曲專輯獎”、“最佳專輯製作人獎”等獎項。而她的演出也開始在東南亞及歐美華人區獲得極大聲譽。

 

2005年,在台灣著名藝人林懷民、吳素君的幫助下,王心心團隊推出“王心心作場”,以現代舞的肢體、劇場的氛圍、南音的音樂,架構出跨界的南音表演形式。而她與台灣著名詩人余光中的合作,更是把這種表演形式推到極致。

 

王心心於1992年離開泉州遠赴台灣,而這一年剛好是因一首《鄉愁》而聲名大振的詩人余光中從台灣首次回到大陸。

 

兩位泉州籍的老鄉,因為音樂,因為詩歌而風雲際會,王心心把余光中的許多現代詩歌譜上曲,再加上曲風的實驗、題材的擴張、燈光舞臺的現代設計,讓南音演出有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而王心心也吟唱出了別樣的風情。

 

由此,她的“南管詩意——王心心作場”已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走進劇場,從而成為南音表演上的里程碑。

 

王心心稱,這次在南音的故鄉演出,感到特別激動和興奮。20年前,自己因為南音而去了台灣,今天又帶著南音回來,心情特別五味雜陳,《南管詩意》這個作品代表了一部份的我、我的創作、成長和改變……

 

“自己與余光中先生的合作是一種源出同鄉心心相印、知音式的感動,也是一場音樂與文學的美好相遇。”王心心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