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天書》出版:詮釋海南漁民航海“秘本”更路簿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5-12-14 17:02:50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海南大學周偉民、唐玲玲教授撰寫的專著《南海天書——海南漁民“更路簿”文化詮釋》14日在海口舉行新書發佈。該書對海南漁民自古以來自編自用的航海“秘本”更路簿進行全方位的歷史、文化詮釋。
“更路簿”是海南漁民世世代代在長期的遠洋南海諸島進行捕魚、航運和其他生産活動實踐中,幾百年來摸索、積累形成的一種記載南海航海路線、島礁名稱及水流等航海知識的一種手抄本小冊子,與更路簿配套使用的還有羅盤、航海圖、計量尺等工具,是古時海南漁民遠赴南海生産必備的生命護航器。2008年6月更路簿入選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目錄,由於其使用地方方言,且晦澀難懂,因此,也被稱為“南海天書”。
周偉民和唐玲玲關注“更路簿”已有20多年。周偉民告訴記者,早在1989年,根據海南省政府指示領銜編纂本省地名詞典時,他和唐玲玲就開始關注並研究“更路簿”。2011年初,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南海天書》劇組聘請他們為學術顧問,對“更路簿”展開了更進一步的調查研究。
該書由崑崙出版社出版,全文一百多萬字。書中不僅有對“更路簿”的産生和歷史背景進行了詳盡的闡述,還有老船長口述的關於海南漁民征服、經營南海諸島的歷史證據。尤其珍貴的是,該書收錄了在作者經過田野調查所徵集的24種“更路簿”原文,並將其全部轉換成現代普通話,將其中所提及的南海諸島全部與現行官方島礁名稱相對應,有助於人們準確掌握“更路簿”航線及活動範圍。
周偉民説,現在能見到的“更路簿”,多是瓊海市潭門鎮、文昌市東郊鎮、鋪前鎮和清瀾鎮的漁民所創造的。他們在田野調查中發現漁民蘇承芬的“更路簿”,補足了漁民到中沙群島的更路,填補了這個空白,並拓展了漁民世代捕撈的海域,即漁船直抵東沙群島,他的本子特別可貴的是證明黃岩島是海南漁民傳統的捕撈地區,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郭振乾的《西、南沙群島漁業更路圖》,説明漁民在南海的捕撈已經形成了點、線、面相結合的南海交通體系。
“這本書填補了對更路簿研究的空白,為南海學術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學術材料。”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所長高之國表示,更路簿等史料是證明中國對南海諸島及其相關海域享有主權、主權權利和管轄權的有力證據,對維護中國南海海洋權益,“一帶一路”文化建設都具有重大意義。該書的出版將成為開啟了世人了解《更路簿》的窗口。(完)
新聞推薦
- 臺商紮根福州、投資福州的決心信心始終未變2025-02-20
- 《哪吒2》延長上映至3月30日 網友:期待吒兒再創紀錄2025-02-20
- 2025多家船企實現開門紅 “中國造船”已過萬重山2025-02-20
- 謀“獨”賣臺無底線!賴清德當局為討好特朗普擬再交百億美元“保護費”2025-02-20
- 賞花去!開啟一場與“春日經濟”的“雙向奔赴”2025-02-20
- 更大力度!中國穩外資20條發佈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