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廷琺瑯彩技藝將啟動復活計劃 已失傳200多年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5-12-21 13:40:49 | 來源: 北京青年報 |
本報訊(記者 趙婷婷)清乾隆琺瑯彩宮碗復刻計劃日前在京啟動。失傳200多年的宮廷琺瑯彩技藝即將恢復,為世人揭開了宮廷琺瑯彩工藝的神秘面紗。
琺瑯彩瓷器的前身為景泰藍,最早出現在明代,正式起于清代康熙年間,盛于雍正、乾隆年間,代表了中國陶瓷製作的最高水準。因製作工藝極度費工,自乾隆以後琺瑯彩就銷聲匿跡了。後世雖然屢有仿製,但與當年工藝相去甚遠。
據政合宮宮廷琺瑯彩研究院創始人孫赫陽介紹,完成一個宮廷琺瑯彩瓷器要經過167道工序。為了將該技藝“復活”,專家團隊從1999年開始研製瓷胎畫琺瑯。歷經十三年之久,查閱大量歷史資料並反復試驗之後,終於解決了一系列難題,將宮廷琺瑯彩瓷器再度呈現給世人。
新聞推薦
- 關稅高企 捷豹路虎暫停對美出口2025-04-07
- 從雙向奔赴到同向而行 外資來粵何以“不見外”?2025-04-07
- 珠海深度遊+香港無縫中轉 “經珠港飛”首航團啟程2025-04-07
- 乙巳(2025)年清明海峽兩岸共祭軒轅黃帝典禮在縉雲舉行2025-04-07
- “文化的血脈始終將我們緊密相連”2025-04-07
- 一條漫漫“回家路”,他們走了40年2025-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