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廷琺瑯彩技藝將啟動復活計劃 已失傳200多年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5-12-21 13:40:49 | 來源: 北京青年報 |
本報訊(記者 趙婷婷)清乾隆琺瑯彩宮碗復刻計劃日前在京啟動。失傳200多年的宮廷琺瑯彩技藝即將恢復,為世人揭開了宮廷琺瑯彩工藝的神秘面紗。
琺瑯彩瓷器的前身為景泰藍,最早出現在明代,正式起于清代康熙年間,盛于雍正、乾隆年間,代表了中國陶瓷製作的最高水準。因製作工藝極度費工,自乾隆以後琺瑯彩就銷聲匿跡了。後世雖然屢有仿製,但與當年工藝相去甚遠。
據政合宮宮廷琺瑯彩研究院創始人孫赫陽介紹,完成一個宮廷琺瑯彩瓷器要經過167道工序。為了將該技藝“復活”,專家團隊從1999年開始研製瓷胎畫琺瑯。歷經十三年之久,查閱大量歷史資料並反復試驗之後,終於解決了一系列難題,將宮廷琺瑯彩瓷器再度呈現給世人。
新聞推薦
- 履職擔當建言獻策 共話“兩會”好聲音——臺界政協委員兩會如是説2025-02-24
- 大陸首個“臺胞臺青創業就業基地服務聯盟”在廈成立2025-02-24
- “小三通”航線春運客流增長,單日客流量創新高2025-02-24
- 台灣南投縣青年代表團參訪武漢2025-02-24
- 寧波市北侖區組織臺胞臺屬觀看《哪吒2》“咱們中國電影最棒”2025-02-24
- 民進黨的黑手,又一次伸進了台灣校園2025-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