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旅遊業受多重因素拖累 調整中謀求可持續發展

“褪色的黃金周”“市面‘水凈鵝飛’”……2015年,香港旅遊業步入低迷。親身體驗“寒冬”的港人發現,在這個“危”“機”並存的調整期,特區政府和業界亟須理清思路、直面挑戰,才能為香港旅遊業鋪設一條健康長遠的發展路徑。

 

最新數據顯示,11月訪港旅客按年減少10.4%,佔整體訪港旅客人數四分之三的內地旅客更減少了15.4%;今年6月至11月,訪港旅客數量已連續6個月下跌。

 

香港旅遊發展局預計,與去年相比,今年全年訪港旅客數量將有1%-2%的下跌,這將是自2003年開通內地遊客赴港個人遊以來的首次下跌。

 

作為香港支柱産業之一,旅遊業的不景氣還將“連累”與之息息相關的零售、餐飲、酒店、物流等多個行業。一個明顯的例證便是位於香港銅鑼灣核心商區的羅素街。這個曾問鼎全球商業租金之冠的商業地標,隨著香港旅遊業的低迷正面臨商鋪棄租、銷售大跌的窘境。

 

“很多國家和地區對內地遊客更加開放,加上匯率因素,分流了一部分遊客。此外,今年香港還發生了諸如‘反水貨客’等滋擾遊客事件,對香港形象産生了一定損害。”香港旅遊業議會主席黃進達坦言,訪港旅客數量持續下跌受到外部和內部因素的雙重影響。

 

內地經濟增長放緩、全球經濟形勢不明、日韓等國匯率下降、周邊國家對內地遊客放鬆簽證要求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遊客來港的意願。“一簽多行”調整為“一週一行”,也影響了內地遊客來港的通行方便。

 

激進人士滋擾遊客的行為更讓香港的“好客之都”形象大大受損。自去年非法“佔中”以來,香港接連發生了一系列滋擾遊客事件。原本計劃來港的遊客都開始擔憂,香港究竟是否安全,自己到香港是否會遭到不公平待遇。

 

就此,香港特區政府官員、立法會議員、旅遊業界人士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譴責滋擾遊客或強迫購物行為。他們認為,這些行為是導致訪港旅客人數下跌的一個重要因素,嚴重損害了香港作為一個旅遊城市在內地和國際上的聲譽,必須加以制止。

 

面對香港旅遊業進入調整期,黃進達説,這種調整其實有“危”也有“機”,正好有機會整理思路,為香港旅遊業的未來設定健康長遠的發展路徑。

 

香港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表示,會循著“重質”而非“重量”的方向發展香港旅遊業,特區政府會密切留意有關發展,並與業界緊密合作。

 

事實上,為吸引更多高消費旅客來港,特區政府不斷推出針對性措施,例如在2015年的財政預算案中額外撥款8000萬港元給旅發局,加強向各地市場宣傳香港等。

 

業界人士也形成基本共識:只顧追求旅客數字高速增長是不切實際的,旅遊業最理想的持續發展策略應是,在平穩發展的基礎上,儘量開拓更多元化的旅客市場,吸引更多高消費的過夜旅客,發揮香港作為一個中西文化薈萃的國際城市的特有魅力。

 

對如何解決損害香港旅遊業形象的一系列問題,黃進達表示,目前相關機構正在推廣優質誠信遊,減少定點購物的旅行團,並制定來港旅遊的“指標價”,讓遊客特別是內地遊客了解香港旅遊産品和酒店的正常價格水準。同時加強監管,包括採取在主要景點和購物點加派巡視員等措施,檢查旅遊業界操作是否符合有關規定。

 

展望2016年,黃進達認為,來港遊客整體數字仍會受一些內外因素的影響,香港更應積極面對,強化和提升香港的吸引力和優勢。

 

“長遠來看,還是要想辦法恢復香港在國際社會的形象。2015年,大批內地遊客赴韓國、日本旅遊購物,充分證明內地遊客的消費實力很強。”全港各區工商聯會長李鋈麟強調,香港旅遊業未來的發展,關鍵要看特區政府和業界如何想辦法,以吸引旅客再次光顧。(記者謝希語王小旎牛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