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創意閃亮學生機器人大賽

海峽飛虹(記者 陳同同 趙玉丹):在北京青年政治學院的一間教室裏,孩子們正在用手中的工具製作機器人。他們大多是6-10歲的孩子,正在參加第一屆“百星杯”中國學生機器人大賽,一群原本淘氣活潑的孩子們安靜地專注于手上的工作,偌大的教室裏只聽得見工具與配件碰撞的叮噹聲。

 

在大部分小朋友還在埋頭製作的時候,另一個房間的同學們已經在展示自己事先做好的作品,正在上小學三年級的董璇向評委老師自信地介紹了她的機器人。董璇説:“我做的這個機器人叫旋轉擦地車。我做這個機器人是因為平時我看到家長們拿著墩布墩地,有一些灰塵和污漬是擦不掉的,並且家長也會很累,於是我就想,能不能讓機器人代替我們做這個家務呢,就做了這個。”

 

別看董璇只有10歲,但她卻有不小的志向,她希望長大可以用真正的鋼鐵製造出一些可以幫助人類的機器人。當然,董璇的志向與她的家學淵源是分不開的,小姑娘説,她家祖祖輩輩都從事航天事業,長輩們的事業對她有很大影響。

 

為了給董璇這樣的孩子創造實現夢想的機會,百星機器人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從2014年起面向5-18歲的中國青少年進行機器人科學普及性教育。據百星機器人教育CEO申光星介紹,現在他們已經有約1000名學生,大部分是低年齡段的學生,他認為,讓孩子們從小開始學習機器人相關知識可以使他們的知識體系更加系統,對他們的未來有更大的幫助。申光星説:“逐步地給他們灌輸機器人教育理念、基礎知識,包括系統的機器人知識框架,他們才會有一個非常好的基礎去實現人工智能、包括人工智能硬體的研發,包括工業4.0時代的締造,需要這些孩子將來去完成這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

 

申光星認為,這些孩子就是實現中國製造2025、實現創新創意創造的中堅力量。

 

清華大學創客空間創始人畢瀅是此次比賽的評委之一,他表示讓孩子從小接觸機器人教育有利於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他説,現在的孩子們從小操作手機、平板電腦一類的電子産品,真正動手製作的機會很少,動手能力也隨之變差。畢瀅告訴記者:“我覺得(機器人教育)對孩子們最大的幫助就是動手操作,我認為動手能力是成為一個創客最基本的能力,在這個基礎之上再去實現一些創新的想法。”

 

今年剛剛24歲的畢瀅是清華大學精密儀器係研究生,他曾寫信向李克強總理彙報創客空間的發展與規劃,並得到了李總理的回信,李總理鼓勵他們更大範圍地播撒創客文化。

 

最了解孩子們的家長也發現孩子們接受了機器人教育之後有了很大變化。今年讀四年級的祝一行也是此次參賽的小朋友之一,他的媽媽説,孩子自己對機器人很感興趣,自從參加了機器人學習之後,孩子的行為和性格都有很多改變。也有家長表示,孩子現在愛組裝、愛思考、愛動手,比以前更活潑、更主動。”

 

面向青少年展開的機器人教育更注重培養孩子們的興趣、模倣能力和動手能力。申光星説,機器人對於孩子們來説不只是一個玩具,更能與他們互動, 孩子們可以通過自己動手來實現他們的想法和創意,所以機器人對他們有很大吸引力。對於孩子們的未來,他也有著自己的期待。申光星説:“我對‘百星’機器人學員的期待其實不是要把他們培養成科學家、工程師或者是造船師,而是讓他們具有更多、更好、更強的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