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蔡英文的兩岸政策形成了嗎?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5-02-11 15:29:02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日前“美國在臺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 AIT)前理事主席卜睿哲(Richard Bush)接受媒體專訪時指出,台灣民主進步黨主席蔡英文的兩岸政策“正在發展之中”(Under Development),“仍未完全成熟”(un-development)。由此可知,在卜睿哲心中,蔡英文的兩岸政策仍待觀察。
台灣《中央日報》對此發表評論説,過去蔡英文在民進黨執政的8年期間,于2000年5月20日至2004年5月19日擔任陸委會主委,接下來在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擔任“行政院副院長”,蔡英文當時負責民進黨當局的兩岸政策制定,絕對具有關鍵性的影響力。
然而,當時民進黨政府于2002年提出“台灣中國,一邊一國”、2003年提出“公投制憲”、2004年提出“正名”、2005年提出“中華民國的四階段論”、並且于2006年“終止國統會及國統綱領的運作”。2006年底再提出“台灣獨立”、“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正常國家決議文”、並準備“入聯公投”綁大選等主張,同時將公營事業及外館“正名”。
當時陳水扁與民進黨當局的這些主張,被外界解讀為在消滅“中華民國”,而背後最關鍵的決策人士,就是當時擔任過陸委會主委及“行政院副院長”的蔡英文。在蔡英文擔任政府要職期間,民進黨當局一再推出消滅“中華民國”的政策,並被中國大陸認為是在推動“台獨”分裂活動,使兩岸關係呈現空前的緊張狀態,同時也傷害了美國和台灣之間關係。
蔡英文擔任民進黨主席後,也曾于2012年代表民進黨參加大選並落敗,當時她落選的原因不外乎有三:首先,國家認同不清,蔡英文則于2010年5月26日于《自由時報》公開表明“中華民國是一個流亡政府”,既然不認同“中華民國”,何需來競選“中華民國總統”。
其次,兩岸定位含糊,蔡英文當時主張兩岸關係“和而不同、和而求同”,後來又提出非常含糊的“台灣共識”,絕大多數民眾不了解蔡英文兩岸政策的真正意涵,更無法取代“九二共識”,成為新的兩岸協商基礎。
第三,雙方協商停止,蔡英文從民進黨執政時期就不承認“九二共識”,但目前為止她仍不承認“九二共識”,在兩岸沒有協商基礎的情況下,蔡英文不可能與大陸展開協商。所以,在民進黨執政8年期間,蔡英文擔任陸委會主委及“行政院副院長”,兩岸協商始終沒有恢復,許多攸關兩岸民眾福祉之事,都無法透過協商來解決。
事實上,兩岸和平穩定、繁榮發展是台灣永續發展的前提,沒有兩岸和平,就不會有經濟繁榮,台灣人民也就無法安居樂業,所以任何政黨面對中國大陸存在的客觀事實,都不能因為要遂行一己的意識形態或政治立場而破壞兩岸關係長遠的發展。
事實證明,兩岸和平對整體台灣人民有利,也對企業、勞工、青年、中南部的農漁民等各行各業都有利,尤其根據台灣統計,2014年兩岸貿易總額為1,744.2億美元,台灣享有749.6億美元的貿易順差,為經濟成長注入無限的動能,也促使台灣各行各業蓬勃發展。
在投資方面,台灣自從2009年6月30日開放大陸企業來臺投資以來,迄2014年底已有619件投資案,投資金額11.99億美元,雇用超過1萬名台灣勞工,為台灣勞工增加就業機會,將來如果擴大開放,相信會替台灣勞工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眾所皆知,台灣內外企業有了兩岸和平穩定的發展環境,才願意繼續投資興業,有了投資才能為勞工創造新的就業機會、也才能為臺當局創造稅收,所以兩岸關係改善後,台灣勞工也能因企業投資增加而有更多的工作機會。
總而言之,兩岸和平,人民才能安居;經濟繁榮,人民才能樂業。“安居樂業”是台灣大多數人民的期望,而迄今蔡英文的兩岸政策仍被卜睿哲説成“正在發展之中”、“仍未完全成熟”(un-development),如此不確定的兩岸政策,對於台灣2300萬同胞的福祉究竟是好是壞?相信民眾會有最明確的選擇。
新聞推薦
- 微視頻|合作共贏 惠及世界2024-11-05
- 數讀中國|跨境電商主體活躍 貿易新動能加速釋放2024-11-05
- 從“接訂單”到“造需求” 潮玩之都“玩”出新花樣2024-11-05
- 兩岸(川渝)青年就業創業發展交流會在成都舉辦2024-11-05
- 兩岸媒體人點讚“兩路”精神2024-11-05
- 漳州臺商投資區首家國企超市正式開業202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