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銀行覺察“綠色金融”中蘊含機遇

 

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金融該發揮什麼樣的作用?通過“有扶有控”的資金導向支持生態文明發展,建立可持續的投入産出機制,是確保綠色金融活水長流的關鍵。

 

生態保護的行為主體趨於公益,而金融的主體則趨於逐利。要讓這兩種相悖的價值理念緊密融合,生態金融的前景才能越來越寬闊。

 

綠色金融,是以市場化手段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産業結構轉型升級的一種綜合化解決方案。綠色金融體系,應該是政府、金融機構、社會資本各盡其長,通過信貸、證券、基金、債券、保險等金融新業態為綠色産業發展持續注入資金,並引導其創新發展的模式。政府可以通過貸款、民間投資、發行債券等金融服務,撬動社會資金流向環保、節能、清潔能源、清潔交通等産業。

 

“儘管監管部門已要求限制對高污染、高耗能産業的信貸支持,推出針對節能環保産業的投融資支持措施。但想要金融機構‘看得上’生態産業這樣的‘薄利’産業,還需要加把火。”中國社科院教授李連仲認為,目前,我國節能減排工作主要靠行政手段實現,社會成本高,無法很好地調動企業及社會各界力量參與的主動性。要讓“綠色金融”成為富礦,有幾個環節很重要:一是通過稅收、補貼等渠道提高綠色項目的投資回報率,壓低污染型項目的回報率,提高企業的投資預期。二是強化企業的責任意識。通過信息披露和法律等手段強化企業的社會責任。三是強化消費者的綠色意識。消費者願意付高價買綠色産品,相當於綠色産品獲得了補貼。

 

引導企業“綠色”成長

 

“發展綠色金融的初衷在於,通過金融資金流量和投向的調節,在經濟行為和環境行為之間架起一座橋梁。”河北經貿大學綠色金融研究所所長王小江表示,從實踐來看,綠色金融可以實現資源配置、環境風險控制、對企業經濟行為引導三大功能。

 

在具體實踐中,銀行業金融機構可以通過幾個途徑發力:一是直接融資,如為減排項目公司上市提供承銷服務;二是綠色信貸,如果借款方不願意或不能夠遵守“赤道原則”(由世界主要金融機構根據國際金融公司和世界銀行的政策和指南建立的,旨在判斷、評估和管理項目融資中的環境與社會風險的金融行業基準)中所提出的社會和環境政策,銀行將拒絕為其項目提供貸款;三是推出金融投資産品,如環境指數基金。

 

越來越多的銀行覺察到“綠色金融”中蘊含的機遇。《經濟日報》獨家獲悉,截至2014年上半年,21家主要銀行機構綠色信貸餘額已達5.7萬億元。以工行為例,截至2014年末,工行投向生態保護、清潔能源、節能環保、資源循環利用等綠色經濟領域的貸款餘額已達6553億元,較年初增長9.5%。

 

監管部門表示,我國綠色信貸項目主要集中在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循環經濟三大領域。截至2014年上半年,21家主要銀行機構綠色信貸所貸款項目預計實現年節約標準煤1.9億噸,節水4.3億噸,減排二氧化碳4.6億噸、二氧化硫537.8萬噸、氮氧化物131.4萬噸、氨氮31.1萬噸,減少化學需氧量295.8萬噸。

 

開拓“能效信貸”藍海

 

1月19日,中國銀監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在京聯合發佈《能效信貸指引》,從政策制度層面鼓勵金融機構積極開展能效信貸業務,支持産業結構調整和企業技術改造升級。銀監會統計部副主任葉燕斐介紹,能效信貸,是指銀行業金融機構為支持用能單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而提供的信貸融資。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能效信貸主要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用能單位能效項目信貸,即節能項目由用能單位直接投資、運作,銀行業金融機構向用能單位提供信貸支持。第二種是合同能源管理信貸,即由節能服務公司為用能單位設計、投資和運作節能項目,用能單位以節能效益支付的方式與節能服務公司分享合理利潤,銀行業金融機構向節能服務公司提供信貸支持。

 

“比如某節能公司要為當地一家化工企業建造餘熱鍋爐,經濟效益、環境效益顯著,但項目資金需要該節能公司自籌,出現了資金缺口。”興業銀行有關負責人介紹,這時銀行通常會為節能公司提供3—5年的中長期項目貸款,並結合不同能效項目的具體情況採用相應的擔保模式。

 

根據《能效信貸指引》,今後銀行業金融機構的重點服務領域將集中在工業節能、建築節能、交通運輸節能三大部分。其中,工業節能主要涉及電力、煤炭、鋼鐵、紡織、食品加工等重點行業;建築節能主要涉及建築集中供熱、供冷系統節能設備等;交通運輸節能主要涉及鐵路、公路、水路、航空運輸和城市交通等行業。

 

此外,在綠色信貸能力建設方面,監管層鼓勵各家銀行適當降低綠色信貸的風險權重、採用靈活的經濟資本調節系數。

 

“舉例來説,能效信貸風險權重就可以適當差別化,如從100%調整為80%。”葉燕斐説,此外,銀行還可做貸款專項規模,在年初將其列入全年的信貸計劃。在經濟資本調節系數方面,工行表示,該行已制定了涵蓋61個行業的綠色信貸政策,並按行業分類設置了不同的經濟資本調節系數,鼓勵、引導把信貸資源優先投向生態保護、清潔能源、節能環保、循環經濟等綠色經濟和能效節約領域。針對每一個具體行業,工行還把企業的工藝、能耗、技術、環保等關鍵指標設置為核心要素,引導信貸資源流向更優秀的企業和優質的項目,確保資金滴灌精準。(經濟日報記者 王璐 郭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