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時事評論員:美國疑慮蔡英文仍無解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5-03-23 16:35:52 | 來源: 東南網 |
一般來説,美國都作為台灣“大選”不可忽略的潛在因素,理由很簡單:因為在國際關係上,台灣有求於美國太多,所以台灣政黨領導人都會將美國的意見與態度作為相關政策之決策考慮因素之一,美國對台灣當然有影響力。而美國也希望兩岸關係穩定,才不至於將美國拉進兩岸的複雜情勢中,增加權力平衡的變數,所以美國當然希望是不會挑動美國、大陸、台灣三角關係的人當選,才能維持美中關係穩定。
之所以會有此邏輯,更是有鋻於民進黨陳水扁執政的經驗。扁執政後期,藉由挑動兩岸敏感神經,吹皺美國、大陸、台灣三角關係,來鞏固深綠票盤、作為政權岌岌可危時的強力奧援,讓美國頭疼不已,是以美國為了自己的利益及三邊關係穩定,多少都會有些態度上的明示或暗示,自然成為了影響選舉的因素。
而這次“美國在臺協會”前執行理事施藍旗會針對蔡的兩岸政策提出質疑,除了上述相關脈絡外,更是因為美國或許也認為2016年選舉蔡有勝出可能,所以對此次“大選”更為關心;然而蔡“希望維持兩岸穩定”的相關論述,只是個四平八穩、冠冕堂皇的響應,似乎沒有辦法讓美國放心。
畢竟美國是要看看針對大陸已強調“四個堅定不移”,特別是前提條件的政治基礎,亦即“九二共識”,民進黨及蔡英文既然不認同、不接受,那你有何能耐拿出讓大陸雖不滿意但可接受的原則來形塑共識,但民進黨總是打高空、顧左右而言他,所謂“三個有利、三個堅持”都根本不是問題的核心,無助問題解決,美國當然不放心。
而蔡及民進黨的相關響應其實證明了幾個現象。第一,蔡或許仍受深綠挾持,兩岸政策仍不敢顯著調整,怕得罪基本盤;第二,其兩岸幕僚策士不夠專業,無法跳脫意識形態,以前瞻、具體、可行的角度來看問題。又或許蔡認為她當選可能性高,美國壓力愈大,只會更鞏固她的選票,所以想以不變應萬變或以拖待變。
然而筆者認為兩岸政策仍是蔡弱點,不進行調整,勢必不足以爭取中間選民對其的支持,票盤擴張仍有限制;特別是當朱立倫訪港時隱約透露出國共論壇上可能“習朱會”,台灣媒體正面評價大於負評的情況頗明顯,某種程度上意味著去年“反服貿”運動所形塑的對兩岸關係較不利的氛圍,已經出現遞減的邊際效應,兩岸政策仍是國民黨可強化的優勢。或許當國民黨候選人決定、整裝待發時,蔡與國民黨候選人的實力及支持度便可能出現此消彼長,屆時蔡是否能順利攻頂,就在未定之天了。(海峽導報特約評論員、台灣時事評論員鈕則勳)
新聞推薦
- 兩岸攜手工程創新 推進綠色低碳發展2024-11-25
- 第四屆海峽兩岸(廈門)青年企業家籃球邀請賽落幕2024-11-25
- 馬龍確定訪台,台灣球迷直呼“請假去看龍哥”!2024-11-25
- 朱立倫強調“中華民族是根、中華文化是本” 馬英九12字批賴清德“新兩國論”2024-11-25
- 青春相約·逐夢燕趙——2024首屆冀臺冰雪嘉年華暨冰雪産業推介會在張家口市舉辦2024-11-25
- 臺胞“首來族”的專屬福利——福建土樓(永定)景區免票之旅盛大開啟!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