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爸爸"之父泰勒去世 "老頑童"80歲仍學習中文

中新網北京3月4日電(上官雲) 3日,國內接力出版社向記者透露,法國方面向該社發來消息,證實世界著名圖畫書《巴巴爸爸》創作者、法國漫畫家德魯斯·泰勒已于2月19日辭世,此消息一齣隨即引發一眾80後懷舊。該社總編輯白冰隨後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回憶起與泰勒的數面之緣。白冰表示,《巴巴爸爸》之所以廣受歡迎,最關鍵在於獨特奇異的想像世界;泰勒也是一個對新鮮事物非常感興趣的“老頑童”:“他對中國文化一直感興趣,80歲了仍然在學習中文。”

 

圖片截取自網友微博

 

創作:書中飽含先進理念 望將愛與溫暖傳遞給全世界

 

據公開資料顯示,德魯斯·泰勒生於1930年,與妻子在咖啡館邂逅並移居巴黎,從此開始了圖畫書“巴巴爸爸”系列的創作。這套作品以粉紅色的巴巴爸爸為主人公,講述與巴巴媽媽以及巴巴拉拉、巴巴利波等七個孩子的快樂生活。1988年,《七巧板》節目將其引進,《巴巴爸爸》成為最早在國內播出的外國動畫片。2010年,接力出版社引進並出版中文簡體《巴巴爸爸》系列童書。

 

圖書版權的引進,在當時還費過一點小小的週折。白冰回憶,當時泰勒不是很了解情況,覺得中國圖書市場還不規範,不願意授權;但在經過溝通後,得知中國出版社非常尊重創作者的權益,欣然決定授權,“泰勒先生的作品非常好,他像珍惜眼珠一樣珍惜他的作品,當我們拿到這個選題後,也十分珍視這套影響了幾代讀者的好書。”

 

誠如白冰所言,當時大多數孩子談起《巴巴爸爸》都會眉飛色舞,白冰也曾經陪伴女兒看過引進的動畫片,印象很深刻。在他看來,這部作品之所以吸引人,就是因為充滿愛心與童心,以及獨特奇異的想像。

 

“巴巴爸爸一家的形像是獨特的,作品的視覺語言與敘述語言也有特色,因而能夠成為流傳的經典。”白冰分析,泰勒的家庭充滿了愛與溫暖,也希望將之傳遞給全世界,“另外書中有很多先進理念,比如故事中會有環保意識,同時張揚兒童個性,提倡尊重兒童,體現很先進的教育理念。”

 

印象:像個淘氣的大孩子 80歲仍在學習中文

 

當《巴巴爸爸》在國內出版後,不少讀者都渴望見到泰勒本人。在白冰等人的協調下,泰勒于2012年前後來到中國,舉辦了一系列的活動,對中國讀者熱情而又友好。白冰説,泰勒非常喜歡孩子,有時候在活動中都會把身邊三四歲的孩子抱起來,就好像抱著他的孫子、孫女,“這與中國慈祥的老爺爺是一樣的,根本感覺不出他是一個法國人。”

 

在白冰充滿崇敬的描述中,泰勒是一個對新鮮事物非常感興趣並樂於接受的“老頑童”:永遠像個淘氣的大孩子,來到中國,看到一棵樹、一朵花兒都會停下腳步,不停詢問身邊人這是什麼、為什麼長成這樣,充滿好奇心。這偶爾會讓陪同的人有些著急,“老先生沒什麼時間概念,一定要觀察仔細才肯走。”

 

或許正是天生的好奇心,讓泰勒對學習也保持了濃厚的興趣。直到80歲的時候,這位一直對中國文化感興趣並有所研究的老人仍然在學習中文,還請了一位留學生當他的中文老師,以至在中餐館可以用簡單的中文進行交流。當白冰前往巴黎拜訪他的時候,泰勒興致勃勃的告訴白冰,自己能用中文寫“巴巴爸爸”四個字了,“泰勒先生隨手在人家裝修所用的木板上寫這四個字要我打分,我給了100分。”

 

不過,除了畫畫,這位漫畫家似乎沒有太多別的愛好。白冰説,他曾經去過泰勒家的工作室,樓上樓下都是書,就連地下室都有各種各樣的藏書——包括《巴巴爸爸》在全世界的各語種版本,“他陶醉於這種狀態中。”

 

德魯斯·泰勒和他的“巴巴爸爸”世界

 

資料顯示,德魯斯·泰勒,1930年生於美國舊金山,在巴黎咖啡館邂逅妻子安娜特·緹森,此後開始了圖畫書“巴巴爸爸”系列的創作。在作品中,粉紅色的巴巴爸爸為主人公,後來遇見巴巴媽媽,並生下巴巴拉拉、巴巴利波等七個孩子,整部作品講述的就是一家人的快樂生活。

 

德魯斯·泰勒曾表示,《巴巴爸爸》的靈感源自散步時撞見一個孩子邊跑邊追著母親喊“巴巴~巴巴噠~”妻子向其解釋説,小孩可能是在喊“棉花糖”,他由此創作出棉花糖體形、名叫“巴巴爸爸”的卡通人物。

 

1975年,“巴巴爸爸”改編為動畫片,于1981年在美國首播。很快40多個國家的觀眾就從電視機裏結識了巴巴爸爸一家,這個能變化成各種形狀的一家人迅速風靡全球,臺詞“可裏可裏可裏,巴巴變”漸成經典。

 

1988年,《七巧板》節目將其引進,《巴巴爸爸》成為最早在國內播出的外國動畫片,曾在《西遊記》眾位唐僧配音的張雲明為巴巴爸爸配音,受到小觀眾歡迎。

 

2012年,《巴巴爸爸》的紙質漫畫正式引進出版後,德魯斯來到中國,開展一系列活動,探討繪本與兒童文學等問題,並熱情友好與中國讀者進行互動。次年,“金龜子”劉純燕為動畫片再配女聲版音軌。

 

2015年2月19日,德魯斯·泰勒辭世。據稱,這位老人生前行事一貫低調,去世約兩周法國媒體才曝出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