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生存與發展離不開東江供水

全長68公里的東深供水工程今年迎來50週年紀念日。半個世紀來,東江水對香港的市民生活與經濟發展幫助巨大,特區政府水務署署長林天星及前任署長高讚覺在談到這個話題時表示,香港的生存與發展離不開東江水。

 

“在我們沒有東江水的時候,由於人口和經濟的發展,我們的用水需求不斷增加,所以用自己的雨水根本不夠用。在以前,大概是1963年、1964年,特別是在旱災期間,我們要4天才供水4個小時,要實施一系列的制水措施,非常影響民生和經濟發展。”林天星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説。

 

1963年和1964年香港遭遇乾旱,供水嚴重短缺,政府實施管制用水措施。嚴重缺水的困境到1965年才得到改變,當年3月建成的東深供水工程開始正式向香港供水,當年供水量約6820萬立方米。時光荏苒,東江之水輸往香港已整整50年。

 

“50年是個非常好的時機,我們回顧在沒有東江水之前的情況。香港有了東江水後,供水慢慢地可以滿足需求,這對工商業和對市民都非常重要,我們非常感謝,”林天星説。

 

據他介紹,目前根據不同年份的降雨量差異,東江供水在香港供水總量中所佔比例略有波動,但總的來説在70%至80%之間。至於東江供水的水質,林天星表示,香港的市民比較滿意。

 

穩定和高品質的供水是內地和香港共同努力的結果。林天星提到,為保障東江水的水量及確保供港水安全,廣東省實施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在東江流域的三個水庫進行聯合、科學的調度,在東江流域建立水量水質監控系統等,這些措施有效保障了供港水源。

 

水是生命之源,沒有水的日子最難過,對此感觸最深的可能要算經歷過上世紀六十年代“水荒”的香港人。“1963年香港大旱,嚴重缺水,4天才有4個小時供水。只有經歷過缺水的人,才能真正體會沒水的痛苦。”曾在2001年至2006年期間任水務署署長的高讚覺對記者説。

 

“現在的人,特別是年輕人,一開水喉(水龍頭)就有水,認為有水喝是理所應該的,他們不能體會到水的珍貴。”高讚覺説。

 

據他講述,上世紀六十年代,香港樓宇的食水大部分直接由“街喉”供應,每逢制水時期,因為水壓低,當低層住戶一窩蜂開喉取水時,樓上的住戶就沒有食水供應,被迫開窗大喊:樓下閉水喉呀!而“樓下閉水喉”也因此成了一句特色的本地話。

 

“沒有東江水,香港就沒有辦法生存,更不要提發展了。”這位69歲的老先生感慨道。

 

東深供水工程在建成之後,又進行過4次大規模擴建改造,如今供水能力已經提升到24億多立方米,並且優先保障香港每年最高11億立方米的水量。截至今日,東深工程已累計對香港供水超過223億立方米。

 

缺水的煩惱被解決了,香港市民現在只要打開水龍頭就有水用。不過,在林天星看來,香港人對水安全還是應該懷有居安思危的心態,特區政府水務署也將通過“節水周”等活動向市民尤其是年輕人普及節水理念,推廣節水文化。

 

除此之外,香港特區政府還注重水資源的可持續性,水務署已聘請香港大學研究人員研究氣候變化對東江水、對香港水資源的影響。林天星認為,維護水資源可持續發展和利用,香港既要做好本身功夫,又要做好城市與城市之間的溝通合作。(新華網香港3月4日電(記者邰背平曾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