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史的回聲,文化交流的載體——舞劇《英雄•瑪納斯》化蛹成蝶紀實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5-06-10 16:51:02 | 來源: 海峽飛虹 |
海峽飛虹報道(記者徐曉勤,無錫市電視臺記者尤立、陳禹,攝影丁振強):隨著一幕充滿中國新疆西部草原風情的舞臺布景徐徐展開,一位身穿柯爾克孜族傳統服裝的老人手持庫姆茲,開始深情地彈唱。台下座無虛席,觀眾們屏息凝神,沉浸在由極具西域風情的舞蹈、宏大的歷史場景和多媒體聲光電等元素營造的舞臺效果中。
觀眾黃女士説:“這部《瑪納斯》舞劇讓我感覺非常震撼!它用舞蹈的,沒有任何語言和對白的這種形式,配上各種音樂,還有舞蹈本身的那種力量,傳遞出了英雄瑪納斯這個歷史人物的形象和氣概。我覺得整體的燈光效果、音樂效果以及舞臺的佈置都非常新穎,尤其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那塊透明的幕布和三維立體多媒體的運用,我覺得對這部舞劇還是非常看好的!”
讓這位觀眾感到“震撼”的舞劇,是根據中國新疆柯爾克孜族傳唱了千年的英雄史詩《瑪納斯》改編而成的。它在距柯爾克孜族人世居之地5000公里外的中國東部沿海城市無錫首度上演,就征服了無數慕名而來的觀眾。
英雄史詩《瑪納斯》全篇有23萬行,以瑪納斯及其子孫為主線,敘述了柯爾克孜人民抵禦外侮、保家為民的英雄業績以及忠誠、勇敢、包容的精神。作為中國少數民族三大英雄史詩之一的《瑪納斯》還廣泛流傳于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阿富汗等地。2009年,《瑪納斯》成功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來自新疆藝術劇院,應邀參與舞劇編排的柯爾克孜族導演巴合提亞告訴記者:“我們有個説法,《瑪納斯》就是柯爾克孜的百科全書。《瑪納斯》裏面所表現的,所説的一切都是聯繫到柯爾克孜人的文化、歷史、習俗。作為柯爾克孜族的藝術工作者,我們一直想把瑪納斯搬上舞臺,因為如果光靠文字形式,他的流傳肯定有局限性。通過這種舞臺藝術,他的流傳度會有很大提高,想到這個我就特別自豪能夠參加這次舞劇的編排工作。”
2013年,巴合提亞的願望終於可以成為現實了。中國東部長三角洲地區有著“小上海”之稱的無錫市攜手中國西陲帕米爾高原之麓有著“瑪納斯之鄉”美譽的阿合奇縣,合力創排大型民族舞劇《英雄•瑪納斯》。阿合奇縣主管文化工作的縣委副書記、來自無錫的援疆幹部林小異就是促成此次合作的“紅娘”,他告訴記者説:“它(阿合奇縣)是文化資源的一個富礦,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挖掘。我們要推動受援人的發展,要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入點,我覺得以《瑪納斯》作為切入點是非常合適的。”
無錫市安排了專項援疆資金支持兩地文化工作者共同創排舞劇《英雄•瑪納斯》。然而,將這部英雄史詩搬上舞劇舞臺是前無古人的一次大膽嘗試,此舉還意味著首部柯爾克孜族舞劇將從此創生。為此,無錫和阿合奇兩地主創團隊花了近兩年時間圍繞劇本的創作做了大量細緻的工作。期間,阿合奇縣史詩研究專家攜8部23萬行的《瑪納斯》及相關材料到無錫協商劇本;無錫方面的主創人員也兩次赴阿合奇實地感受民風民俗。劇本數易其稿,才最終定稿。舞劇的總編導門文元告訴記者説:“作為舞劇來説首先是要塑造人物,塑造人物就是要表現深刻的主題,這是很重要的。這裡面有很多結構,結構裏面涉及到很多情節,那麼這些情節就是展示瑪納斯的胸懷,展現他的精神世界。”
舞劇《英雄•瑪納斯》以瑪納斯及其子孫的光輝事跡為主線,分為“血色巨子”、“磨劫勵志”、“民族之光”和“子孫萬代”四幕。有了劇本之後,接下來的任務就是,如何通過富有感染力的舞蹈完整地去再現瑪納斯英雄的一生,並充分地展現柯爾克孜民族文化的符號和內涵。這需要兩地舞蹈演員齊心協力,默契配合。今年3月初,阿合奇縣歌舞演員一行20多人抵達無錫市,與無錫市40名漢族演員匯合排練。
此時,距雙方約定的實現舞劇首次公演已僅剩2個多月了,時間緊、任務重。舞蹈演員們不得不加班加點,排練經常持續到晚上10點。初春時節的無錫氣溫變化很大,儘管倒春寒讓很多柯族演員患上了感冒,他們依然默默地堅持,積極投入到緊張的排練中。
柯族姑娘古麗•佳瑪麗是一位半歲孩子的母親,為了參加舞劇《英雄•瑪納斯》的排練和演出,她提前給襁褓中的女兒斷奶,來到離家數千里之外的無錫。在排練的間歇,古麗•佳瑪麗時常拿出手機,充滿柔情地觀看丈夫發過來的視頻和照片,還不時地親吻螢幕裏的女兒。她告訴記者説:“我好想她,每天看不夠。我走的時候她什麼都不懂,就嘿嘿笑,我自己哭了。但這次是排一部我們柯族自己的舞劇,我一定要來。”
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柯爾克孜民族的舞蹈元素,無錫市歌舞劇院特地邀請了柯族導演巴合提亞和他的夫人古麗夏依爾參加舞劇的創排。他們不僅在動作編排中嚴格把關,還時常客串擔任翻譯,因為不少柯族演員的漢語水準並不高。巴導告訴記者,這是他第一次參加舞劇的編排,而且是和漢族導演一起合作,這對他來説是一次學習和交流的好機會。他説,“因為是第一次合作,剛開始互相有些不太明白。後來,慢慢地在編排過程中一步步摸索,逐漸認識到怎麼把柯爾克孜族的舞蹈動作和舞劇需要的情感等結合起來,融入到一起表演。到後來,我們之間相互都比較熟悉和了解了,磨合得還挺好的。”
來自無錫市歌舞劇院的湯成龍是舞劇《英雄•瑪納斯》的執行編導,主要負責舞蹈動作的編排。他告訴記者,創作過程雖然極為艱辛,但也充滿著感悟和收穫。湯成龍説,“(開始)根本不了解這個舞種,後來去新疆采風,去看。這個舞劇它不會像純粹的展示舞,柯族的東西比較歡樂,但是整部舞劇不可能只有歡樂,它也有憤怒,也有悲傷,也有積極向上、釋懷等那種心情的舞段表現,所以在裏面也提煉了很多新的東西出來,還蠻有意思的。我想讓更多人認識柯爾克孜族,因為這個民族很小,就20萬人口。通過這個舞劇,讓更多的人了解她、認識她、喜歡她,這個舞劇就成功了。”
5月18日公演過後,舞劇《英雄•瑪納斯》從5月底到6月初在無錫市連續進行了20場公演,場場爆滿,特別是受到很多熱愛新疆、關心新疆的朋友的歡迎,很多人還從其它城市趕到無錫市觀看。記者隨機採訪了一位姓林的先生,他告訴記者説:“作為我們80年代出生的觀眾來説,感覺還是非常震撼的。因為它代表了柯爾克孜族的一個很好的故事,還是比較令人感動的。劇中的舞蹈,包括導演的編排,讓我們看得比較舒服。”
舞劇《英雄•瑪納斯》在無錫完成公演後,今年8月還將回到新疆演出,並參加中國新疆國際民族舞蹈節。經過無錫和阿合奇兩地藝術家的努力,舞劇《英雄•瑪納斯》終於從最初的“文化援疆”項目,化蛹成蝶,變身為一個全新的載體,將新疆柯爾克孜族優秀文化遺産展示給全中國乃至世界人民。阿克奇縣委副書記、無錫市援疆幹部林小異頗感欣慰地表示:“史詩《瑪納斯》是歷史的回聲,舞劇《瑪納斯》是時代的寫照。我們這個作品既是向歷史的致敬,更是向現實的致敬。同樣一項工作,不可能有這麼多人關心新疆,關心克爾克孜族的同志從四面八方來到這兒。援疆工作是橋梁和紐帶,讓在不同區域的不同民族相互了解,共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