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內地已給足香港政治空間 港難承民主結果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5-06-18 10:24:45 | 來源: 環球時報 |
香港主流報章17日紛紛發表社論,呼籲立法會通過政改方案。《新報》17日發表社評指出,今次的方案也許不是“十全十美”,但若然不“袋住先”,700萬市民得到什麼?答案是一無所有。香港《大公報》17日發表社評指出,2017年特首普選方案是貨真價實的普選,屆時500萬合資格選民拿著自己手中的一票,對著A餐、B餐以至C餐三個候選人,自己決定把票投給哪一個,那種“有票就係老闆”以及“我話事”的欣喜和自豪,就叫真普選。報道呼籲“27位泛民議員中的朋友,懇請高抬貴手,勿讓中央遺憾、市民失望。”
香港《成報》17日發表社評指出,泛民立法會議員不應再漠視民意,要顧全大局,哪位泛民議員拿出勇氣投下支持票,就是“真英雄”;你們走出一小步,可令香港政制向前走出一大步。
香港《商報》17日發表社評指出,反普選極端派的反民主特徵幾乎已不加掩飾。最近更赤裸裸以炸彈危脅的硬暴力,以捏造“三億收買”謊言的軟暴力,脅迫捆綁泛民議員否決政改。暴力從來嚇不倒真民主。要普選還是拒普選,全體立法會議員將投下他的良心票。
《東方日報》17日發表社評稱,一個民生凋敝的地區,一個腥風血雨的社會,即使有民主,也只能是劣質民主,難道這就是反對派所追求的東西嗎?難道這就是激進組織想達到的目的嗎?在深圳綜合競爭力已經超越香港,經濟總量即將後來居上的情況下,香港猶陷於政治泥沼不能自拔,為“袋住先”或“袋一世”爭拗不休,簡直不可理喻!
香港《明報》17日報道稱,據權威人士透露,對於立法會的表決,中央已做好3種情況的預判。第一,若方案通過,新一輪街頭運動存在爆發可能。第二,若方案未通過,重啟政改的話題可能成為輿論焦點,也可能成為今年七一遊行的主要要求之一。第三,表決議程因非正常事件中斷則被視為“非常糟糕的情況”,北京方面希望港府防範立法會外的突發事件給表決議程帶來的干擾。
“內地給了香港足夠的政治空間,對於特別行政區來説,中央政府已經表現出自己的誠意;而從這次政改可以看出,香港的民主並不成熟。”深圳大學當代中國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張定淮1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説,在美國英國等有民主傳統的國家,都有一個公認的基本議事原則:能夠承受不利於自己的結果。然而香港卻沒有這樣的民主傳統。他表示,香港既然要追求民主,就應該記住一句話:民主産生的後果,是由民主社會的所有成員承擔這個成本和責任。【環球時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淩德 環球時報赴香港特派記者 范淩志 環球時報記者 王渠 林鵬飛】
新聞推薦
- 入境遊訂單同比增173% 今年“五一”跨境遊雙向升溫2025-04-25
- 兩岸學者在京共話兩岸關係:統一大勢不可阻擋!2025-04-25
- 中國企業逆勢突圍底氣從何而來?外貿一線見聞中找到答案2025-04-25
- 離岸貿易印花稅政策順利擴圍 上海一年累計減免印花稅1.82億元2025-04-25
- 美臺勾連欲“練兵拒統”?國防部正告:“台獨”必將眾叛親離、土崩瓦解!2025-04-25
- 臺青赴大陸創業熱度“不降反升”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