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改落幕 香港下一站:促經濟保民生

政改落幕 香港下一站:促經濟保民生

資料圖:香港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

 

“方案被否決後,無論在法律基礎上或立法時間上,本屆政府都無法重啟“五步曲”程式。政府今後會聚焦處理拓展經濟、改善民生的議題。”香港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昨日在官方社交網站撰文,首次在政改表決後公開就政改作出回應。香港輿論界也在近期紛紛發出呼籲,希望社會能擺脫沒完沒了政改爭拗,重歸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正常軌道,以達至港人共建美好香港的願望。

 

香港大公報發表評論指出,回顧過去一年,香港社會為政改爭拗不休,已耗費特區政府太多時間、精力和社會資源,使特區政府無暇處理房屋、工程基建等亟待處理的民生問題。加上反對派立法會議員當中有部分的死硬派,多年來不斷惡意破壞香港的繁榮穩定,不單令香港陷於爭拗內耗,亦影響社會和諧穩定,衍生出不少民生問題。各方應該思考如何修補社會裂縫,集中時間和精力,如何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促進社會整體發展,走好“後政改”時期的路。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上周也呼籲各界放下爭拗,以理性務實的態度,在各個社會、經濟和民生的議題上凝聚共識,一同促進社會發展、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創造新的奇跡,並馬上主動提出11項急需處理的民生項目,包括領取綜援、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和傷殘津貼人士“出三糧”等。

 

“以我負責的項目為例,我已馬上與同事跟進扶貧助弱的工作,併為制定人口政策訂立下一步計劃。下月初,我又會以西九文化區管理局主席身份出席立法會,向相關委員會彙報文化區的最新發展。此外,我正在籌備下半年的官式外訪行程,繼續向海外各地推廣香港這個國際都會。”林正月娥在官網上曬出的近期日程表,顯示出香港政府高層振作再向前,促經濟保民生的施政謀劃。

 

時不我待,勿讓政治掙拗拖累經濟發展,影響社會最基本的民生需求已成目前香港社會的主流聲音。經濟學者、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劉佩瓊接受採訪時指,香港內耗問題日益激化,首要處理經濟、民生項目是理所當然。她舉例本港亦面對房地産滯後、土地不足等問題,“土地多年來被捆綁、被霸佔,並非一時三刻可解決,因此造成嚴重的貧富不均。”她建議,政府應訂立恰當的土地制度,甚至必要的長遠規劃措施。

 

香港建造業總工會理事長周聯僑則表示“反乜都好,唔好搞到民生,好多家庭都要搵食。(意為:反什麼都不應影響到民生,好多家庭都要找飯吃。)”,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是香港永恒的主題,也是廣大市民的共同心願。

 

發展經濟、保障民生是硬道理,只有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各項發展包括政制發展,才不至於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正如《大公報》社評指出,香港只有迅速結束政改爭拗,聚焦經濟民生,在國家經濟持續發展,在“一帶一路”宏偉藍圖建設和即將到來的“十三五”規劃中,找準定位,走穩步子,才能煥發生機。

 

香港政府提出的11項民生項目

 

1,向領取綜援、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和傷殘津貼人士“出三糧”

2,為公屋低收入租戶代繳1個月租金

3,增加區議員酬津安排

4,啟動啟德體育園區前期工程

5,在屯門及觀塘分別興建一所綜合康復大樓

6,在上水興建一間合約安老院

7,將2013年薪酬水準調查應用於公務員

8,調整2015/16年度公務員薪酬

9,成立10億元回收基金

10,為中小企業發展支援基金及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注資15億元

11,設立一億元承擔額培訓半熟練建造業技術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