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發起翻譯出版促進計劃

海峽之聲網上海6月25日訊(記者:張笛)或許您聽過作家有富豪榜,中國上榜作家年入數千萬,和金融高管、明星藝人相比毫不遜色。可是,同樣從事內容創造,卻從沒聽説有哪位翻譯家靠翻譯富甲一方、身資鉅萬。事實上,翻譯是清苦而艱辛的工作,即使是成就斐然的翻譯大家,收入也不高;而把中國作家、中國作品介紹到國外的外國譯者,所得就更加微薄。

 

譯者的困境也是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的困境。中國歷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在五千年曆史長河中,中國文化相容並蓄,表現出強大的包容力和再生力,對東亞和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是,目前中國文化對外傳播和影響力,與中國文化本身的內涵相比,反差是比較大的。有學者形象地形容,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對外貿易實現“出口順差”,文化傳播則表現為“進口逆差”,積累下不少“文化赤字”。

 

“赤字”要減少直到消除,光依靠自發文化交流是不夠的。上海自開埠以來,西風東漸,逐漸形成了中西會聚、古今交融的城市文化,中國近代出版自上海發端,迄今仍然是重要出版單位、出版産業的聚集地。在出版走出去方面,上海具有獨特優勢。記者從上海市新聞出版局獲悉,2015年,上海市新聞出版局設立上海翻譯出版促進計劃(Shanghai Translation Grant、以下簡稱計劃), 以促進優秀作品在世界範圍內的傳播,擴大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推動上海出版走出去。

 

上海翻譯出版促進計劃不是政府獎,而是政府主導、社會組織負責實施、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出版資助項目,由上海市新聞出版局發起。

 

計劃辦公室設在上海長江出版交流基金會,負責計劃實施中的具體工作。此外,計劃還設立評審委員會,評審專家由國內外學者、專家、評論家、資深編輯組成,每年選聘其中五名成員組成評選委員會,負責作品評選和相關工作;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委託第三方,定期對計劃實施效果進行審計、評估。

 

上海翻譯出版促進計劃申報指南(2015版)和具體申報材料請見www.changjiangwenhu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