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粵語和英文碰撞後 你還能聽懂“香港話”嗎?

要問香港人的廣東話和廣東人的廣東話有什麼不同?香港人講話三五句裏面一定會夾雜英文單詞。不過像香港這樣的國際化大都市,又有著被英國殖民的背景,方言如此“洋化”也是情理之中。

 

比如,形容很合乎潮流,他們會説“好in呀”!所以“你好潮”即是“你好in”。類似的還有“好sharp呀”即是好閃、好搶眼的意思;用“至hit”來形容非常痛快;做面部保養會説成“做facial”;做兼職會用“做part time”……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有時候,香港人講話還會把英文單詞給簡化了夾雜在粵語中,讓本來就不懂的人更加不懂了。比如加班工作為“開O.T。”,是將overtime簡化為O.T.;考上大學是“入U”,因為university被簡化成了U;好專業會被講成“好pro”,即是“professional”的簡寫;“騷quali”是炫耀資本的意思,因為“quali”來源於“qualification”,而“騷”字是“show”的音譯。所以感覺要完全聽懂香港人的粵語,一定要有英文詞彙量的支撐。

 

比如一個香港人可能會告訴你“你將只mouse left click之後highlight個mon個段文字”,這是什麼意思呢?查查字典你就會發現,他想説“你去按滑鼠個左鍵,之後選中螢幕上那段文字”。

 

另外,keep這個詞在口語中也是無處不在。比如你去逛街,選中一件衣服,還想繼續逛,就可以讓店員幫你“keep住先”。常聽到香港女生説要“keep住每天敷mask”,就是要堅持每天敷面膜。

 

還有就是“friend”一詞,在香港話裏面,是名詞,是形容詞,也是動詞。兩個人關係非常好,他們會説“超級friend”,關係破裂後又做回朋友叫“friend返”,如果很討厭一個人可以在“facebook unfriend他”……

 

除了日常講話,粵語裏面還有一些詞彙,光看字面意思,感覺不能理解,其實就是從英文單詞直接音譯過來的,比如:

“士多啤梨”(草莓)來源於strawberry

“士多”(商店、店舖)來源於store

“波恤”(球衣)來源於ball shirt

“貼士”(提示)來源於tips

“梳化”(沙發)來源於sofa

“唱錢”(貨幣找換)來源於change

 

這樣的例子還有太多太多,總而言之,香港人講的話,還真不能單純稱之為粵語,因為它和英文有太多數不清的曖昧糾纏,所以姑且讓我們繼續稱之為“香港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