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者後人、名家在港談“三毛”漫畫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5-07-17 15:47:05 | 來源: 新華網 |
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及知名漫畫形象“三毛”誕生80週年,亞太日報、三聯書店(香港)及零傳媒16日在港舉辦“名家談三毛”分享會,邀請嘉賓暢談與“三毛”漫畫有關的趣事,推介“三毛”之餘,更希望將作品中滲透的愛國情懷在當代社會傳承及發揚下去。
由著名漫畫家張樂平于1935年創作的“三毛”是家喻戶曉的漫畫人物,伴隨了幾代人的成長。張樂平之子張慰軍在當日的分享會上説,“三毛”的形象之所以經久不衰,最主要在於他的真實性,“‘三毛’就像一個鄰家孩子,雖然故事的時代背景與現在不同,但他的善良及樂觀感染著我們每一個人。”
談及父親創作“三毛”的初衷,張慰軍表示,當時的漫畫形象很多,如牛鼻子及蜜蜂小姐等,卻沒有兒童的漫畫形象,“三毛”應運而生。他説,“相比現今孩子們幸福的成長環境,‘三毛’的童年經歷雖艱苦,反而是一筆巨大的財富,‘三毛’已80歲,但精神不老。”
“三毛”曾多次被改編為影視劇作,電影《三毛從軍記》的導演張建亞言辭中難掩對這個漫畫人物的喜愛。他表示,自1992年電影拍攝至今,幾乎每年暑期都會播放兩三次,可見其影響力。“‘三毛’陪伴我們那代人長大,希望他能一代一代活下去,陪伴所有的年輕人長大。”
香港跨媒體創作人、漫畫家歐陽應霽現場拿出他的收藏品、首版發行的“三毛”漫畫與觀眾分享。他坦言,當年正是由於看了“三毛”才立志成為一個漫畫家,因此張樂平可以算是他的啟蒙老師。
歐陽應霽説:“很感慨這麼宏大的歷史背景可以通過漫畫傳到下一代,原來漫畫不是純粹的逗樂,因為‘三毛’是我第一部看到哭的漫畫。我也不知不覺學到了很精準的漫畫語言,即只有畫面、沒有文字,甚至連題目都沒有,這才是漫畫的最高境界。”
香港知名漫畫家黃玉郎也表示,早期“三毛”漫畫傳至香港時,逾四成的本地漫畫家都在追隨張樂平的風格,之後才慢慢發展成多元化的電視劇漫畫、功夫漫畫及電影漫畫等。黃玉郎説,他很仰慕張樂平,“無論是藝術造詣還是愛國情操都很值得尊重”。
當日的分享會為第26屆香港書展的系列活動之一,吸引近500名市民及學生參與;而曾于上世紀70年代陸續出版的《三毛流浪記》及《三毛從軍記》也于書展上重新推出。
據悉,為了讓更多香港市民認識及喜歡“三毛”,香港大會堂于10月27日至11月3日還將舉辦“以筆作刀,為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張樂平作品展”。屆時,多幅未公開展覽過的張樂平漫畫手稿、抗戰時期歷史照片及部分文物將首次在港展出。(記者王小旎)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