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港澳臺1200名青年憑吊南京大屠殺死難者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5-07-30 10:02:34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7月29日,來自港澳臺和內地的兩岸四地1200名青年走進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弔唁南京大屠殺死難者。 中新社發 泱波 攝
中新社南京7月29日電 (記者 朱曉穎)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1200名青年29日弔唁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來臨之際,青年們同時緬懷抗戰革命先烈、民族英雄。
當天,由香港中聯辦、江蘇省港澳辦主辦的蘇港澳臺青年相聚活動在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
4名分別來自江蘇、香港、澳門、台灣的青年學生向南京大屠殺死難者、抗戰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敬獻花圈。廣場上千人默哀,氣氛肅穆。
此次“青年大匯聚火車團”台灣團長譚潔雯告訴記者,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已是公眾緬懷日,其設立是為惕勵所有中華兒女,提醒人們牢記全民族曾經歷的慘痛歷史。
“我是第一次到南京,參觀完遇難同胞紀念館,感受到當時難民的恐懼和絕望”,台灣團員陳佳欣説,歷史是不能被磨滅的,作為兩岸青年人,要汲取歷史教訓,促進世界和平。
香港青年代表、香港民建聯副主席周浩鼎則認為,30年來,中國的改革開放獲得巨大成就,民眾生活極大改善;在國際舞臺上,中國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地位越來越高。今日四地青年相聚南京、回顧歷史,今後還要團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努力。
江蘇省政府副秘書長楊勇在活動致辭中表示,抗戰勝利是中華民族由危機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轉捩點,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挨打,自強才有尊嚴,只有汲取戰爭慘痛教訓,人人珍愛和平,處處維護和平,和平才有真正的希望。
楊勇説,青年是民族的未來,希望四地青年發奮圖強,促進四地共同繁榮。(完)
新聞推薦
- 兩岸“春帆共濟”,青年“同心築夢”!湖裏區成立首個臺青就業創業基地服務聯盟2025-02-21
- 外國智庫專家:美國新一輪關稅戰衝擊全球經濟2025-02-21
- 市場監管總局在助力兩岸融合發展方面有哪些舉措?一文了解→2025-02-21
- 《七子之歌》新一代傳唱人龍紫嵐:我要用歌聲講好澳門故事2025-02-21
- 潘賢掌出席全國臺企聯新春聯誼活動暨福州臺協換屆系列活動2025-02-21
- 臺商紮根福州、投資福州的決心信心始終未變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