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四地青年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側記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5-07-31 11:11:20 | 來源: 新華網 |
原標題 “可以寬恕,但不能忘卻”——兩岸四地青年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側記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香港大學生周嘉茵29日在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後説:“我深深記得剛才在展廳看到的一句話:‘可以寬恕,但不能忘卻’。”她表示,我們不是要去傳播仇恨,但我們不能忘記國恥。
29日上午,兩岸四地約1200名青年代表齊聚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參觀史實展覽並向遇難同胞敬獻花圈。青年代表宣讀了《相聚國旗下,共建大中華》倡議書,號召青年人銘記中華民族付出3500萬同胞寶貴生命贏得的抗日戰爭偉大勝利,珍惜中華民族和平崛起、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機遇。
香港民建聯副主席周浩鼎在代表青年團體致辭時説,南京大屠殺的歷史不能忘,但只有中華民族復興、國人自強不息,軍國主義才不會死灰複燃。他説,國富民強需要民族團結,四地青年今日相聚南京、回顧歷史,今後還要團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而努力。
在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尾廳,每隔12秒,隨著一顆水珠從高空滴落,一張遇難者的遺像便會在兩塊高聳如絕壁的黑色幕墻上亮起再熄滅,象徵著在南京大屠殺長達6周的時間裏,平均每12秒就有一個鮮活的生命消逝在侵華日軍的屠刀之下。
“踏入紀念館,就能感受到一股如同低氣壓般的沉重。”台灣大學生陳佳欣説:“上課時聽老師説關於南京大屠殺的歷史,只覺得戰爭向來都是殘酷的。但當自己親身來到這裡,才有了活生生的感觸。”
在紀念館內的檔案墻下,幾名香港青年學生代表正在閱讀一份大屠殺遇難者檔案。高中生羅思晴説,這是一份來自遇難者弟弟的口述檔案,記述了父親出去尋找哥哥屍體的經歷。
“之前我對南京大屠殺的了解都來自於中學課本。”同行的大學生陳碧珊説,“在香港,我們雖然可以上網看到一些關於大屠殺的片段,但不如在這裡看到的詳細、完整。這些沉重的史料,更讓我感受到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罪行的殘暴、民族富強的重要和和平年代的來之不易。”
負責此次活動的香港學生籌委成員、香港理工大學學生麥皓洋説:“為了通過考試,我們心中的南京大屠殺是由一些簡單的數字、年份組成的,這樣的了解太過片面。來到祖國內地,通過親身體驗並與來自內地、台灣和澳門的同齡人交流,使我們的視野更加開闊,感受更深了。”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麥皓洋説,“中國在歷史上經歷了很多挫敗,但這次交流活動讓我感受到,中華民族是一個堅強的民族,遇到挫折不放棄,還能站起來。我為這種民族精神感到自豪。”
“相聚國旗下”是一年一度的香港青年學生赴內地交流活動,自2007年起每年按不同主題舉辦,為各地青年學生提供了一個認識國情、增進情誼的好機會,廣受歡迎。今年的活動由中央政府駐香港聯絡辦和江蘇省港澳辦主辦。(林月李夢歌)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打通供應鏈 打造“共贏鏈”——中國汽車産業“鏈”起全球2024-11-28
- 東航第9架C919入列 國産大飛機首度實現客艙局域網服務2024-11-28
- 一場兩岸青年的“雙向奔赴”卻讓民進黨當局風聲鶴唳,他們究竟在怕什麼?2024-11-28
- 2024年“遷臺記憶”臺胞祖地行活動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啟動2024-11-28
- 第八屆台灣創藝生活節在深圳成功舉辦2024-11-28
- “最炫民族風”兩岸交流活動開啟清臺民族交流新篇章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