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台灣義勇隊抗戰遺跡 武夷山密林抗日標語仍在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5-07-08 15:42:36 |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
李友邦,1906年4月出生於台北縣蘆洲鄉李氏望族之家。在台北師範學校上學期間加入蔣渭水等抗日先驅所領導的“台灣文化協會”。1924年3月,參與襲擊台北新起警察派出所,遭到日本殖民當局通緝,他連夜逃離台灣來到大陸
70多年前,一支由台灣同胞獨立組成的抗日義勇隊,在台灣光復運動先驅李友邦將軍的帶領下,胸懷“保衛祖國,光復台灣”的愛國信念,積極投身祖國抗戰,其鬥爭足跡遍及浙贛閩等地,影響遠及東南亞。近日,多家涉臺媒體記者組成的採訪團歷時10天,沿著當年台灣義勇隊留下的足跡,尋訪和記錄他們立下的偉大業績。
金華:台灣義勇隊的誕生地
金華,當年浙江政治文化中心,抗日鬥爭前哨。1939年初,台灣愛國志士李友邦帶領30多位臺胞來到這裡,在市區原酒坊巷80號正式成立了台灣義勇隊,同時成立的還有台灣少年團。此後7年,台灣義勇隊逐漸發展成為臺胞參加祖國抗日鬥爭中人數最多、活動範圍最廣、影響力最大的抗日團體。
台灣義勇隊的影響在短短時間裏迅速擴大,到1940年3月,國民黨政府不得不批准台灣義勇隊的合法身份,正式委任李友邦為少將隊長。郭沫若、李濟深、邵力子均為台灣義勇隊刊物《台灣先鋒》題了詞。
“台灣義勇隊當年在金華主要開展了四方面的工作。”原金華市臺辦主任、史料研究專家金振林向記者介紹説:“第一,對敵政治工作。義勇隊成員熟悉日語,他們翻譯日軍文件,審訊並教育俘虜,深入敵偽組織獲取情報等。第二,醫藥救護工作。1939年,台灣義勇隊在金華成立抗戰時期第一家醫院,之後,又相繼在衢州、蘭溪、建陽成立了三家醫院。此外,他們還開展了生産報國和巡迴宣傳工作。”
1942年金華淪陷,台灣義勇隊回到福建繼續堅持抗日工作。
金華市政府2006年在原來“台灣醫院”的舊址,建起了“台灣義勇隊紀念館”。2個展廳展出老照片60余張,文物近百件。該館去年入選國務院公佈的第一批國家級抗戰紀念場館、遺址名錄。參觀者不乏台灣客人。我們採訪這天下午,恰好有一個兩岸學生參訪團來參觀。
武夷山:密林留存抗日標語
福建武夷山市是當年李友邦將軍帶領台灣同胞前往浙江金華組建台灣義勇隊的前站。市檔案館余良生館長向我們介紹説,1938年前後,當地大約有臺胞400多人,從事墾荒種地,或在樟腦廠和醫療隊工作。
余館長為我們搬來4本民國時期的檔案,我們發現,有一封由臺胞曾慧英于1940年2月11日呈報給當時崇安縣政府劉超然縣長要求加入台灣義勇隊的申請書,還有一封台灣義勇隊少年團于1940年6月26日到崇安開展抗戰宣傳活動並進一步擴大組織而發出的邀請函,“我們是一群台灣的小朋友,不甘忍受敵人的壓迫,在困難中逃出了虎口,跟隨我們的父兄,幫助祖國做各種宣傳救亡的工作……”
75年前,在大陸的這群臺胞,在生活困難的情況下,積極發揮所長,為祖國抗戰服務。當時大陸從政府到民間,都對這支力量給予了毫無保留的“熱烈愛護與贊助”。
武夷山區仍保留一處台灣義勇隊少年團寫的抗日標語。採訪組在縣誌辦和武裝部人員的帶領下,翻山越嶺,在蒼屏峰大岩洞,在一處避風避雨的所在,頭頂上方的巨岩足有一個籃球場大。當年台灣義勇隊少年團指導員黃中一寫的標語清晰展現在面前——“打倒日寇,保我中華。1940年7月3日”。
龍岩:龍崆洞的簽名
在閩西尋訪的過程中,正當雨季,時常下大雨。我們來到距龍岩市50公里遠的龍崆洞。這是個形成于近3億年前地殼運動的天然遺址公園,在洞口,吸引我們的是幾句題詞。手電照射下勉強辨認出上面寫著:“中央直屬三民主義青年團,台灣,1944年12月”字樣以及12處的個人簽名。
台灣義勇隊1942年10月移駐龍岩城,至抗戰勝利後撤至台灣,這些字跡是當時副總隊長張士德及區隊長陳唯奮率領10名隊員在龍崆洞留下的歷史印記。
1945年日本宣佈投降時,張士德率先回台灣,成為首批進入台灣接收國土的人。抗戰勝利後,台灣抗日義勇軍在臺面臨著艱難的接收任務。軍情複雜,一方面要面臨負隅頑抗的日軍,一方面要週旋于國民黨嫡系的排擠,但最終還是被國民黨當局解散,甚至被羅織罪名,投入牢獄。台灣至今仍然健在的10多位老隊員,每每提及此事,不禁聲淚俱下。
廈門:揮劍鷺島,三次突襲
人稱廈門“活地圖”的龔潔老先生,在原日軍廈門總部所在地興亞院舊址為採訪組介紹説,這棟日本風格的建築,當年駐有日軍統治廈門和汕頭的最高機構。至1945年抗戰勝利後,駐廈日軍最後一位司令官原田清一海軍中將在投降書上簽字。
1942年浙贛會戰後,李友邦率台灣義勇隊撤出浙江轉戰福建,10月,進駐福建龍岩。此後,台灣義勇隊在軍事上有過3次壯舉。1942年6月17日,台灣省被日本佔據47週年時,台灣義勇隊在廈門對日軍總部興亞院發動武裝突擊。這天深夜,散佈各個預定地點的突擊隊員迅速集中到興亞院附近,隨著一聲令下,早有準備的突擊隊員迅速向興亞院投擲數百枚手榴彈,強烈的爆炸瞬間使興亞院內變成一片狼藉,震天的爆炸聲把日本侵略者從夢中驚醒,他們匆忙調集人員前往興亞院救火。在一片混亂中,隱蔽在各個角落的隊員們把早已準備好的各種抗日宣傳傳單,像天女散花似地散發在廈門的大街小巷。廈門民眾奔相走告,抗日武裝已經進攻被日本人視為堅固堡壘的廈門,日本強盜的末日即將來到。
之後,台灣義勇隊于當年6月30日在廈門虎頭山炸了日軍的海軍油庫;7月1日,在廈門日偽政府成立3週年的慶祝會場上,爆炸了數十枚手榴彈,當場炸死日偽軍數十名,給日偽軍的心理造成極大震撼。
突襲廈門的成功,鼓舞了台灣義勇隊的士氣。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抗戰勝利,台灣光復,李友邦十分振奮。他對台灣青年們説,“我們為了不當日本順民而在大陸度過了一二十年的流浪生活,飽嘗了人生的甜酸苦辣而倖存下來,今天我們可以作為一個愛國的台灣同胞,堂堂正正地回家鄉去見父老兄弟了。”回台灣前夕,李友邦在廈門南普陀後山巨石上寫下“復疆”兩個遒勁的大字。
新聞推薦
- 習近平會見格林納達總理米切爾2025-01-13
- “京臺會·新時代兩岸融合講壇”在京舉辦2025-01-13
- 歡樂鬧上樓 喜迎金蛇年——臺胞在平潭過年找到“歸屬感2025-01-13
- 阿聯酋春節慶祝活動陸續開展 總臺春晚宣傳片亮相阿最大室內演出場館2025-01-13
- 紅日燃情,海闊天空——2025年香港砥礪奮發向未來2025-01-13
- 免簽政策讓挪威遊客對中國“興趣大增”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