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與前海對接迎來窗口期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5-08-13 10:29:59 | 來源: 深圳特區報 |
不久前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一帶一路”是香港經濟發展千載難逢的機遇,必須牢牢把握,“如果我們能把握住這個機遇,接下來的30年,甚至50年,香港整個發展都會有個依歸”。他表示,如果香港能把金融、貿易物流、工商專業服務和旅遊業等四大支柱産業,推進到“一帶一路”沿線60多個國家和地區,香港經濟就可以有相當大的發展。
過去,香港的發展雖然卓有成就,但其缺陷也是明顯的,其中一大問題便是香港一直缺乏中長期發展規劃。一直以來,香港的發展完全依靠一年一度的特首施政報告和財政司司長的財政預算案來進行臨時調節,缺乏更長遠的五年、十年戰略佈局,因此,儘管香港內部的經濟問題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經浮現出來,譬如,香港的港口優勢逐漸式微,旅遊資源後繼不足,人口老齡化加劇,人力資源存隱憂,港企轉型步伐緩慢等,但從港府到社會一直沒有長遠應對方案,至今這些問題的嚴重程度有增無減。
當然,香港之所以存在這種缺陷,既有歷史原因,又有特殊的社會背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香港的兩次産業轉型都進行得十分順利,國際金融中心水到渠成,這些都是在市場作用下自發形成的。如此,也給當時的港英政府形成一種錯覺,認為政府無須介入經濟過程,市場能夠解決一切問題。這種思維慣性及在政府運作上的反映一直沿襲至今。而2003年之前,香港社會還有一股很強大的反對與內地合作的勢力,甚至有香港主流財經媒體公開在其社論中反對與內地交往與融合,他們擔心,如果與內地交往甚密,香港將會失去國際大都會的特色而變成一座內地化城市。然而,時過境遷,內地的崛起以及西方發達國家的重重危機教育了港人,與十多年前完全不同,現在,港府和香港社會各界都充分認識到,香港發展離不開內地,必須抓住內地大發展的機遇。
然而,認識雖然改變了,但究竟應該如何抓住內地機遇,卻不知從何下手,找不到切入口。近日,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特別強調,要抓住“一帶一路”機遇,必須對接國家戰略。至此,香港似乎明白了應該如何抓住國家戰略機遇。對香港來説,對接好國家戰略首先就必須對接好深港合作規劃,因為深港合作是國家戰略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香港與內地的種種聯繫都必須經由深港合作擴展開來,而深港合作的核心內容則是前海與香港的合作,因為無論從中央層面還是廣東省、深圳市的角度,都已經將前海定位為“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示範區”。
目前,香港高度關注國家十三五規劃的情況,有消息指,國家有關方面正在啟動十三五規劃制訂工作,自十二五規劃首次將香港納入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之後,香港已經感到自己的發展成為了國家大發展的一部分,在十二五規劃於今年即將結束、明年十三五即將開局的時候,香港特別希望在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中能夠扮演更積極的角色。由於深圳及前海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尤其前海已經被批復為國家級自由貿易區,因此,如何對接好香港與前海的發展路徑,促進兩地經貿深度合作,便成了十三五期間香港對接國家戰略首要考慮的課題;而深圳方面則更應該抓住這一有利時機,主動攜手香港,探討合作方向,並配合國家十三五規劃向中央政府提交香港與前海合作的相關建議。
顏安生(作者係知名財經評論員、香港商報副總編輯)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在山西考察時強調 努力在推動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上邁出新步伐 奮力譜寫三晉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2025-07-08
- 國防部:解放軍有信心有能力粉碎“台獨”分裂幻想2025-07-08
- 國家體育總局出臺《關於支持福建加快建設兩岸體育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措施》2025-07-08
- 以智賦能,以技逐夢!《智繪光谷·CMG世界機器人技能大賽》開賽發佈暨首場機器狗任務賽在武漢舉行2025-07-08
- 國際銳評丨螳臂當車!賴清德“台獨”謬論撼動不了國際社會一中格局2025-07-08
- “七七事變”88週年賴清德當局緘默無聲 台灣輿論:歷史不該被忽視不見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