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中國成都國際非遺節:自貢主題日“扯眼球”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5-09-17 11:19:44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第五屆中國成都國際非遺節:自貢主題日“扯眼球” 第五屆中國成都國際非遺節:自貢主題日“扯眼球”](https://big5.cri.cn/gate/big5/cri-media.cri.cn/M00/17/01/CqgNOlX6MYmAIqAsAAAAAAAAAAA746.540x360.jpg)
中新網成都9月16日電 (賀劭清)富順連蕭、長山鑼鼓、五色綵燈、井鹽深鑽汲制技藝展示……16日,第五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産節自貢主題文化活動日在成都國際非遺博覽園舉行。演員現場為觀眾呈上了一場反映自貢非遺保護傳承成果和自貢文化特色的盛宴。與此同時,非遺節自貢主題展館亦吸引了眾多觀眾參觀。
據了解,自貢以其特有的井鹽文明、豐厚的文化積澱,被命名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因鹽衍生的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産成為自貢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非遺節自貢主題展館內展出著自貢燈會、自貢井鹽深鑽汲制技藝、自貢龔扇、自貢扎染、自貢剪紙、高氏手工微刻等4個國家級、2個省級非遺保護項目。其中,自貢剪紙傳承人沈成林和高氏手工微刻傳承人高君維進行的現場表演,吸引了眾多遊客駐足觀賞。
“我和石頭打了一輩子交道,80歲時已經封刀,這次‘出山’只為了讓更多人了解中國民間文化。”高君維右眼帶著特製放大鏡,以刀代筆,小心翼翼的在壽山石上鐫刻下小如芥粒的漢字。
因為癡迷微刻半個多世紀,高君維的右手有兩根手指已經變形。“微刻是一個特殊的全手工行業,學員需要有書法基礎、文學基礎,還要耐得住寂寞。”高君維介紹,他最多能在一平方釐米的石頭上鐫刻上150個細若蟻須的漢字。
俄羅斯小夥盧瑟諾夫戴著寬闊的牛仔帽,坐在自貢剪紙傳承人沈成林的工作臺前,希望沈成林將其側影製成剪影。“剪紙不僅是熟能生巧的技法,更是一種創作。”沈成林説,自貢剪紙質樸豐潤、清晰明快被大眾喜愛,遠銷美、德、英、法等國家。
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産節由文化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四川省人民政府等共同主辦,自2007年以來已成功舉辦四屆。(完)
新聞推薦
- 花燈映兩岸 “兩馬”話團圓——第二十三屆“兩馬同春鬧元宵”交流活動涌動鄉情友誼2025-02-11
- 評價世界旅遊城市的國際標準發佈 中國牽頭制定2025-02-11
- 兩岸奧委會主席會面,共商穩住體育交流大局2025-02-11
- 福建:發力“四鏈”深度融合 推動縣域經濟發展提速2025-02-11
- 全球TOP30!“我們吒兒真爭氣!”2025-02-11
- 巴黎人工智能峰會聚焦“行動”和全球治理202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