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達人建議香港青年“向內地看”

香港與內地創業者誰更“玩命”?香港近些年為什麼出不了馬雲、馬化騰這樣的創業大家?在20日舉行的“香港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地位和作用”論壇上,嘉賓就上述話題展開熱烈討論。

 

不過,爭論歸爭論,圍繞“創業新浪潮下的內地與香港”這一話題,討論者們卻有一個共識:有志於創業的香港年輕人一定要把目光投向中國內地。

 

“屬於他們(香港青年)的行業不是在地産,不是在金融。他們還有互聯網,還有很多新興的産業可以做。”高鋒創投主席、香港青年專業聯盟召集人吳傑莊説。他認為,對於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一些新興産業,香港的市場空間不夠大,創業者必須向外看,應該把眼光投向內地。

 

隨著整體經濟形勢的變化,越來越多的香港青年感受到就業、升遷等方面的壓力。對此,有過成功創業經歷並已成功躍升為投資人的吳傑莊説,他反倒是覺得機會來了。壓力促使人去創業,去開拓一片新天地。

 

在香港與內地均有過求學與創業、投資經歷的吳傑莊認為,有志創業的香港青年一定要多了解內地的機會。他以互聯網創業為例介紹説,在香港,一個網站的用戶數達到幾十萬已算不錯,而他在內地開發的一個實習信息分享網站,創立一個月就吸引了上百萬用戶。

 

在內地創業不僅有用戶基數大的優勢,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創業頗有心得的許澤瑋説,在房租和人才成本、政策扶持等方面,內地創業者都享有更加優惠的條件。在眾籌領域創業的楊勇也分享了他感受到的內地創業的熱烈氛圍與創新思維,他的演講引來台下聽者的踴躍互動。

 

創業路上免不了要吃苦。對於創業,香港青年和內地青年誰更能“玩命”?對這個話題,吳傑莊認為,兩地的年輕人的確存在一定差異。他提到,內地很多年輕人離開家到外省讀大學,一年只回家一次兩次。香港地方很小,個別一些年輕人連過海都會覺得很遠。他補充説,這當然也是因人而異,不能一概而論。

 

就此話題,許澤瑋則分享了一個小故事。他説,投資人曾經向自己推薦了一個在北京創業的香港年輕人作為合作夥伴,可是項目正在展開中,這個人找不到了。打電話找,才知此人已在休假。“在北京,很多創業的人可是7(天)乘24(小時)地在全力以赴打拼。”許澤瑋説。

 

當然,他也坦承這僅僅是個例,很多香港青年在勤奮程度、專業程度方面具有深厚的優勢。兩地青年正應該把各自的優勢結合起來,互補發展。

 

要學習彼此的優勢,要了解不同的市場,兩地的青年就應該多進行交流。在這方面吳傑莊經驗不少。他曾參與及組織過數個交流項目,但他認為,這種走馬觀花式的交流所能獲取的見解往往只停留在表面。

 

吳傑莊建議説,要想有深入、實際的了解,最好能實實在在地去學習或者實幹一番。他本人就先後在香港理工大學與清華大學讀書,並分別在香港與內地有過實幹經歷。

 

對於青年創業,香港特區政府也正給予越來越多的重視與扶持。論壇本環節的主持人,香港特區行政會議成員葉劉淑儀説,特區政府對青年創業的扶持力度還可以更大,她同時也認為香港青年應該向內地優才多學習、交流。

 

當被問及香港近些年為何沒有出現像馬雲、馬化騰這樣的創業大家,葉劉淑儀回答説,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在於香港的市場不夠大,也在於香港的房價畸高,這給創業者太大的成本壓力。

 

(記者邰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