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中美之間有很多文化“常識”

中美交流從文化上的“常識”入手,自然就會生成一種與“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

 

據報道,國家主席習近平22日在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出席華盛頓州當地政府和美國友好團體聯合會舉行的歡迎宴會併發表演講。講話中,習近平提到了自己對《聯邦黨人文集》、《常識》、《老人與海》等美國“經典”的閱讀和體驗經歷,提出“對不同的文化和文明,我們需要去深入了解。”

 

習近平此言,投射出了當前中國政府和社會對待外國文化的真實態度,也為如何看待中美之間的文化“常識”提供了一個新的觀察視角。

 

潘恩通過《常識》為美國社會埋下了自由的種子,也成就了《獨立宣言》;傑斐遜等美國建國者們,則通過《聯邦黨人文集》匯集了各種各樣的治國智慧、並凝聚成為為後來者一直珍視的憲政原則。這些書在美國歷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這也是習近平在美國演講中提及的原因。

 

這些書目中所體現的一些主權在民、民主自由的思想,以及展現出來的政治智慧,雖然是美國社會獨特歷史和國情的一部分,但已經不只是美國專屬的文化內涵,而是變成了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比如政治生活中如何洞察人性、如何防止權力濫用、如何提高政府效能、如何保障人民權利等,已經成為現代政府政治運作中的標準化原則。

 

習近平在演講中所呈現的這份書單,也説明,中美之間其實有很多的文化“常識”。這對於國人來説,將有利於大家更加客觀地看待美國,而這種來自文化上的對話與溝通,也有利於美國人更加客觀地看待中國,認識到中國與美國在地球村時代也有很多共同的信念。

 

近年來,中美兩國社會的文化接觸正在越來越“親密”。中國每年有超過兩百萬人赴美旅遊,四五十萬留學生赴美讀書。美國人民對中國文化的了解甚於以往任何一個時代。但另一方面,美國社會中還有很多人,對中國的認知顯然與時代相脫節。

 

對於中美關係的重要性,美國社會不缺乏認同。尤其是在政府層面,培養一批在不同行業、能夠説漢語並且理解中國文化的美國人幾乎“關乎國家利益”。但某些美國普通民眾對中國的印象,依然停留在那個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這也有必要強調中美之間的文化“常識”。

 

而習近平在演講中所提到的幾本書,在美國有著廣泛的社會認知度。這樣的演講就能夠拉近聽眾的距離,而獲得聽眾的好感。這就是用美國人能聽懂的方式來介紹中國,以此拉近美國人民與中國之間的心理距離。這其實也是一種“軟外交”。

 

當前,正如習近平所言,中美“再次來到關鍵的歷史當口”。放眼長遠,從青年人抓起,從草根處著手,中美兩國社會可以有更深入的了解。其實,不僅僅是習近平主席,《常識》、《聯邦黨人文集》、《老人與海》等著作在中國也有很多普通讀者。在全球互聯互通的時代,更多美國人也應該像中國人努力了解“常識”等書一樣,去了解中國文化的本原。從文化上的“常識”入手,彼此形成更多認同,自然就會生成一種與“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