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是短命都城,孫中山為何還執意在此建都?

1912年1月6日,孫中山在南京接見《大陸報》記者,在建都一事上,先生答記者問,説“南京將作永遠之都城。”這“永遠”二字顯得何其堅定。即使記者問説:“各國政府在北京置有産業,若定都南京,肯定會遭致反對。”但先生笑著説:“這産業也沒有多少嘛。如果各國反對此事,我等人補償即可。”

 

而當時國會第一次投票後,建議定都北京者約有3 / 4,遠遠超于支持南京。為什麼孫中山還要建都南京呢?

 

民國時期南京鐘樓

民國時期南京鐘樓

 

首先,從表像上看南京是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和《臨時約法》的誕生地,是臨時參議院所在地,又是新生共和體制的發源地,理應成為民國的首都。從種族記憶上看,孫中山先生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顯現了一種以漢族為本位的種族意識,南京是驅逐胡元、剋復漢土的奠都之地,定都南京也是推翻滿族為主體的清政府,建立漢族人的共和國的意思。

從深層原因來講,孫先生就職當天,當時的中國,就出現了兩個中心並存的局面:一個是清王朝在北京的政治中心,一個是資産階級民主革命黨人在南京的政治中心。清王朝雖然即將覆滅,但北方還有袁世凱,袁世凱手中還掌握著當時整個中國最強大的武裝力量——北洋新軍。在武器裝備上北洋新軍緊跟世界潮流,到1910年,北洋新軍甚至還購買了法國産沙麥式飛機,並仿傚西式軍制,已是從冷兵器時代到熱兵器時代的過度。

 

北洋新軍

北洋新軍

 

相比之下,孫中山答記者問,關於“能作戰的軍隊有多少?”先生答,“我有十萬的隊伍。”記者又問:“您是説有十萬已經編練過的隊伍嗎?”中山先生説:“不必編練過,只須能作戰,這一輩隊伍都是能夠作戰的力量,一旦身臨疆場,則勢如敵破。”

 

回顧一下歷史,南京確實作為六朝古都,帝王之氣濃厚,但卻都是短命。東吳69年,東晉102年,南朝宋59年,齊23年,梁55年,陳32年。後來,明初定都於此,一世而終,僅僅50餘年。太平天國建都南京,也只維持了9年。

 

革命黨人第一次投票建議定都北京,也是出於北方軍隊如林,建都北京可統一兵權,又能控制東三省和內外蒙古,鞏固統一。但現實的差距,不得不讓孫中山先生決意定都南京,以致到後來向袁世凱提出“新總統必須到南京就職”,目的就在於把袁世凱置於南方革命派的監控之下。但最終,袁世凱依然堅持于1912年3月10日在北京就職中華民國大總統。

 

欄目簡介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是非。海峽飛虹中文網攜手孫中山故居紀念館特別策劃推出《聲音檔案——中山先生的一天》,借2016年孫中山先生誕辰150週年的日子,我們梳理中山先生親歷的歷史事件,為您講述民國的史事與人物,緬懷中山先生的歷史功勳。孫中山先生曾説過:君志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奮,再接再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