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執信犧牲,我失去了左右手

1921年1月16日,孫中山的親密戰友朱執信下葬廣州東郊駟馬崗(今先烈路),中山先生步行扶靈送葬,極為哀痛。

 

執信中學(圖—現代的)

執信中學(圖—現代的)

 

在廣州市越秀區繁華的執信南路上,有一所執信中學,它是廣東首屈一指的重點中學,這間學校的卓越聲名,一方面來自高品質的教學水準;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它深厚的歷史底蘊。執信中學是中山先生為了紀念中國近代資産階級革命家、思想家朱執信(1885年—1920年)而創辦的,今天它校歌的標題還是:“我們前進在先烈路上”。

 

朱執信

朱執信

 

1920年,朱執信赴東莞虎門調解駐軍與東莞民軍的衝突,突遇變故,被亂槍擊中,不幸殞命,年僅35歲。孫中山得知這一消息説:“執信犧牲,我如失去左右手”,評價他是 “革命中之聖人”,“我黨失此長城”。革命同志更是慨嘆:得一廣東,失一執信,不合算,不相當!朱執信為什麼獲得了孫中山先生及革命同仁這麼高的評價呢?

 

赴日留學  追隨中山

 

朱執信祖籍浙江蕭山,出生在廣東番禺一個書香門第。1904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取官費赴日留學,那批赴日學生裏還有胡漢民、汪精衛、古應芬等人。在日本,他初識孫中山,他認為同孫中山確立的“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革命宗旨才是正確的救國之道,1905年8月,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朱執信全身心投入其中,追隨中山先生。

 

從日本回國後,朱執信利用在廣東法政學堂當教師的身份,一方面向學生宣傳反清革命,一方面又進行聯絡革命黨人的工作。當時留學生紛紛回國,其中一些就是孫中山派回來的。留學回來的革命黨人都到朱執信那裏去登記,由他來聯絡安排、分配任務。在他周圍凝聚了一批思想激進的學生,陳炯明就是其中跟他關係最密切的。

 

文武兼備  不居功名

 

朱執信是個很聰明的知識分子,他數學很好,文章也寫得好,又自學日語、英語、俄語,算是個傳統意義上的“儒生”,但他是由新思想武裝起來的革命志士,意志之堅定非一般人可比。

 

1911年4月27日,廣州起義的前的一刻,朱執信等一些革命黨人聚集在黃興寓所,聽候命令。朱執信本來別有任務,不需要需親臨戰場,但他堅決要求參戰。他和平時一樣穿著一件舊長衫,有人對他説:你穿著這長衫怎麼衝鋒陷陣?他一聽,即從旁人手中奪過一把大刀,將長衫下半截去,笑著説:這有何難!然後就手持炸彈,跟隨黃興等革命黨人衝入兩廣都署,與清軍展開血戰。朱執信衝鋒陷陣,炸彈用完了,他又從地下躺著的傷兵手中拿過長槍,繼續戰鬥,直至身中槍傷被清軍衝散……

 

胡漢民也非常讚賞朱執信,他評價説:“辛亥革命時,廣東當時的獨立,全由先生計畫運動駕馭,然後方得成功。” 1911年11月中旬成立廣東軍政府,後改為都督府。胡漢民忙於掌握大局,陳炯明忙於擴充實力,軍政府內部全靠朱執信來維持,主持日常工作,參與制定廣東省《臨時省議會選舉法》,裁編民軍,治理財政等,朱執信先後擔任軍政府總參議、廣東核計院院長、軍法處處長等職,幾乎以一己之力維持軍政府內部運作。胡漢民後來回憶説:“朱先生在都督府沒有很大的職務,他住在都督府一間簡陋的小房子,每日經常只睡一兩個小時,有時候衣不解帶,只在樓上稍微休息,仍繼續治事。”

 

朱執信一生並沒有做過太高的職位,但他立身行事讓人敬佩,雖位低卻言重,威望甚高。1921年2月,陳獨秀在朱執信的追悼會上寫下了這樣的輓聯:失一執信,得一廣州,得不償失;生為人敬,死為人思,死猶如生。

 

欄目簡介: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是非。海峽飛虹中文網攜手孫中山故居紀念館特別策劃推出《聲音檔案——中山先生的一天》,借2016年孫中山先生誕辰150週年的日子,我們梳理中山先生親歷的歷史事件,為您講述民國的史事與人物,緬懷中山先生的歷史功勳。孫中山先生曾説過:君志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奮,再接再厲。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