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夢"到"一帶一路" 不斷探索未來的可能性

華盛頓大學政治學和國際關係學教授沈大偉去年3月曾在《華爾街日報》上撰寫了“中國即將崩潰”的文章。上周,沈大偉與中國學者王文交流時明確表示,那是誤解,他“不願意、不支持、不想中國崩潰”,言語斬釘截鐵。

 

“中興領袖習近平。”香港《南華早報》2014年8月曾以此為題描述中國發生的變化。文章説,自上任以來,習近平厲行新政,銳意進取,開共和國中興氣象。他重視吏治,落實反腐,避免反腐虎頭蛇尾,草草收場。習確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決定性作用,調結構,保民生,追求可持續發展。他強調兼顧經濟發展和民眾生活,注重提高經濟增長品質;重整國有企業,痛擊壟斷和利益集團;處理違法外企,讓民企獲得更多空間;整頓房地産市場,讓經濟不再為房地産商和地方政府綁架,讓實體經濟得到更多資金,為企業研發提供更多支持。習的經濟政策更利於國家的長治久安。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本月發表題為“習近平怎麼看世界……以及為什麼”的論文。論文稱,習近平已經展示了他是一位果斷的領導人,不僅決心管理中國,而且改變中國,以應對懸而未決的巨大挑戰,“他改變了中國進程”。文章説,習近平闡述中國的大構想,以回應那些挑戰,號召實現“中國夢”。從各種講話和黨的解釋來看,中國夢意味著國家復興,建立一個繁榮、民族和諧、在國際上強大且有影響力的國家。更具體地講,習近平決心採取市場化改革,以直面國內挑戰。市場化改革要改變出口和投資驅動型模式,這種模式曾支持了中國的增長,但現在重要性衰減。2013年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政策,目標是使市場成為經濟運行的“決定性”力量、向內需和消費型增長轉變,解決産能過剩和産業過剩、對國有部門實行商業紀律以及應對中國嚴重污染的問題。

 

北京大學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主任張頤武21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習近平上臺執政三年以來,中國的社會風氣有了很大變化,可以用“風清氣正”來形容。從政府機關到企業等各個層面的運作都越來越規範化,社會秩序更加有序。此外,如今黨和國家還更加注重和諧發展的概念,強調人和環境的和諧共存。在中國經濟轉型遇到新情況的背景下,這個理念的提出也順應了時代潮流的發展趨勢。張頤武表示,三年來,中國提出了許多宏大的目標與理念,從“中國夢”到“一帶一路”都是對世界格局和中國內部發展的一次“頂層設計”,是對中國未來可能性的一種探索。這些宏大的目標實現起來需要很多步驟,目前正在逐步展開。(環球時報駐美國、韓國、德國、新加坡特約記者 蕭達 王偉 青木 辛斌 環球時報記者 白雲怡 汪析 柳直)